第532章 妖媚的于大爷!【求订阅】(1 / 2)

剧场观众七嘴八舌地谈论起舞台上那位亭亭玉立的姑娘。

老人稍微注意听了几句,脸上默默流露出笑容,看来老头子说的是对,果然蓝蓝有天赋。

于是抬头再去瞧自家的孙女,奈何还是听不懂啊。

更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但足够了,周围那么多人觉得她好,那份喜悦的感觉已经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

可惜老头子看不见,反而让她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瞧得清清楚楚。

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天总是这样的喜欢捉弄人。

而唱也没有太久。

《庞统献计》一段不到二十分钟,唱完鼓曲社剧场便给出热热闹闹的掌声,周顾蓝则放下鼓毽子和板儿,深深地向下面人鞠躬。

今天演出效果十分好。

所以下台之后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勐地过来抓住师父的胳膊,“师父,怎么样?今天这一段还可以吧?”

被蓝蓝晃悠着胳膊,齐云成不想多说,“还差得远呢,记住不骄不躁,别得了便宜就卖乖。但的确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下次有空可以给你多加一场,但只会在这段时间以及小长假的时候加,我相信你到了高三也会没那个时间再演出。”

“嘿嘿,师父最好了。”

教导女生和教导男生完全两个概念,齐云成得区别着来,要是男生,哪里会有这么多话。

该怎么练就怎么练。

女生大不一样。

没办法,两个物种。

毕竟是徒弟也是当闺女的,当闺女的可不得有一些宠着。

而当师父的宠,当徒弟的也喜欢黏着师父,哪怕下台换掉衣服后也是如此,几乎走到哪跟到哪,跟老先生说话也是如此。

这一幕让郭得刚和于迁望着羡慕。

家里两个丫头了这是。

怎么就那么好。

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以后恐怕走到哪都引人注目。

“别跟着我了,现在没什么事情了。”

齐云成无可奈何地望着这丫头,最近是怎么了,怎么越长大还越黏自己了。

“可是师父,后台不跟着你还能干什么啊,我又不可能干坐着,我去给你沏茶啊?”

“行,去吧。”

稍微支开一段时间,齐云成去坐在师父大爷身边了。

郭得刚正刷着微薄,孩子来了,好笑一声,“有一个闺女伺候你,挺好的吧?”

“哪好啊?也就曦曦还小,要是她再长大一点,然后和蓝蓝两个在我眼前晃,那日子不知道得过成什么样,关键还有一个小的没出生呢。”

想想,齐云成都开始犯愁了,到底养孩子不是那么好养的,多一个就多一份精力。

而不一会儿,蓝蓝沏茶过来。

过来一看两位爷爷。

立刻又忙活起来。

对于这么一个丫头,郭得刚、于迁两个人早已经熟悉,挺喜欢的,德芸难得有一个女性演员。

所以都多愿意说些东西。

不管是鼓曲还是其他演出方面。

说完了,便默默等之后的演出。

时间也快,一场演出充其量只有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几乎都是德芸演员来演。

别看他们不是正经唱鼓曲的,但一个个却有滋有味,因为学唱也是一门功课。

等快演到最后一个节目。

周顾蓝连忙拿起师父的大褂来,慢慢地帮忙穿上。

穿上,齐云成朝着师父那边一显摆,“师父,瞧着怎么样?我也有徒弟给我穿了。”

论显摆,郭得刚一点不次,拍了拍自己大褂,“这也是我徒弟给我穿的。”

“那可不,我给您穿的呗。”

这时候于迁坐不住了,起身连忙把穿好的大褂脱下来一个扣子,并往外走,“我回燕京找我徒弟穿好了再过来。”

哈哈哈哈!

“您歇着吧。”

后台一阵的笑声,大爷接东西永远准得不像话,同时齐云成连忙帮大爷把脱的那一个扣子再给弄上。

一时间,爷仨模样精神抖擞,然后过去侧幕。

与此同时杨鹤同继续报幕。

“接下来是今天晚上最期待的一个节目之一,拆唱单弦《戏叔别兄》!表演者齐云成、郭得刚、于迁!伴奏:罗学发!

让我们掌声有请!”

一片掌声瞬间在报幕声后大起。

演员们自然而然第一时间上台。

有点不同的是老两位都拿着台词上来。

非常少见,但不阻碍观众们喊。

在他们喊的时候,齐云成先打断了,“谢谢各位啊,不过等会儿吧,我先问问。”

“什么事?”郭得刚一边弄着话筒高低,一边开口。

“我打小跟着您学相声,就没瞧见过还有拿台词上台的。解释一下吧。”

“解释什么?你能拿我怎么样?”

“得,您老两位不要脸,我也不要脸了。”被师父噎一下,齐云成身子一低,从袖口同样拿出一张台词来。

一拿出来都乐了,于迁吐槽,“你倒是先藏起来。”

“是啊,等您两位丢完脸了,我再丢,这样丢的不大。”

放好纸,再用东西压着,齐云成冷不丁低头一看自己台词,有点难受,“哎哟!”

郭得刚:“怎么了?”

齐云成:“我好像不认识字。”

郭得刚:“说的我跟你大爷好像认识字一样。”

于迁:“好嘛,一台上仨棒槌,那还准备这个干嘛啊!”

哈哈哈哈哈!

小包袱完全不是准备好的,但三个人说起来就是流畅,因为经验在这,开口便能知道要说什么,要来什么。

而准备纸张台词并不怪他们,本来就比较长,并且没有固定的,一个演员有一个演员的唱词。

如果要一起唱,非得固定才行,不然接不上。

收拾利落。

齐云成拿起桌子上的一面小小的鼓,开口,“在唱前,我先给大伙儿介绍一下,怕和有我一样的年轻的观众不了解。

这叫八角鼓,一共八个角。这东西是清朝乾隆年间发明的,八个角代表着八旗。

单面蒙着蟒皮!

下面还有两个丝穗子,这叫鼓生双穗,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那么最开始呢,我们三人需要用它来个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