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陈亮被开除(1 / 2)

大半年没回家了,陈光请了3天假,回家看父母。家里父母和兄弟都没舍得让陈光多做事,更多的是一家人围坐桌前,一杯粗茶,一起聊天,日子是清贫,却也温馨。

陈光:“阿武,现在的成绩怎么样了?能读书一定要多读书,哥,这几年是发现了,还是读书有文凭有技术的人好,去流水线打工不是不可以,难出头真是难出头。”

陈武:“我现在知道了,我已经努力在读了,我想读完高中考个大专,最少是个技校什么的,出来虽然还是在生产线,可以当技师,待遇完全不同。”

妈妈:“哥哥,弟弟说得对吗?”

陈光:“对 ,我们公司就有技师,工资高得很。阿武,你要是真想读书,哥就供你出来,一定要争口气。”

爸爸:“家里供弟弟读书,阿光到年龄了,存钱要取老婆的,阿光不要管这件事情。”

陈光继续坚持着,爸爸挥了挥手,直接就打断了话题。

返程的日子,家里人反复交代要注意身体,远房表叔也就是陈亮的爸爸也来送行。

陈光刚进宿舍,就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迅速收拾完东西,拿着水果下楼。

陈光把水果搁在工具桌上,招呼大家一块尝尝。

“光哥,光哥,你过来一下。”生产线的何伟看见陈光,马上招手示意。

陈光有些奇怪,走过去问:“阿伟,今天阿亮不上班吗?我帮他带了东西,他调班了?”

何伟神神秘秘地说:“光哥,阿亮他这两天出了点事,让他休息了,他晚餐都没吃,就去外面了。”

陈光问:“阿亮干什么了?”

何伟说:“你休假那天开始,阿亮晚班,他把数据搞错了,出了一大批废品,阿亮说是技术部的图纸有问题,老板叫技术部部长核实,跟着阿亮就放假了。”

陈光:“阿亮做了多少?”

何伟:“估计有上千多了,你走后的几天,他一直在做这个产品。估计要扣钱,弄不好还会要赔钱。”

陈光真是恨铁不成钢,一再交代要仔细,还是出问题了,居然还闯了这么大的祸。

陈光:“阿亮现在在哪里?知道吗?”

何伟低声说:“现在应该在外面喝酒,他说晚上会回来。”

陈光打消了去外面找人的念头,就开着门,靠在床头,等陈亮回宿舍。

后半夜,陈亮伶仃大醉的回来了。他站在陈光的门口,拍着房门,说道:“哥,你回来了,我给你带了烧烤和啤酒,咱们俩一起喝一个。”

陈光站起来,架着陈亮躺在床上。

陈亮迷迷糊糊地把烧烤和啤酒递给陈光,有一句没一句地高喊:“来,哥,咱们喝一个。”

陈光没搭理陈亮,啃了一口烧烤,仰头又喝了一口啤酒,心里一通乱骂:“狗东西,你还出去吃香喝辣,害我担心大半天了,我跟你喝个头,我全吃完喝完。明天等你醒来,再来收拾你。”

临近第二天中午,陈亮才睡醒,揉了揉眼睛,看见桌上放着的皮蛋瘦肉粥,赶紧起身洗漱。陈亮回到宿舍,陈光已经等着了。

陈光冷着脸,压着火问:“怎么回事?交代又交代小心,你是瞎了?图纸不会看,废品多少?”

陈亮有些委屈,又有些不服气地说:“1500多,我看了,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感觉应该能用,就没调整。”

陈光给气个半死,“你是第一天来吗?差别不是很大?你感觉能用有屁用,技术部王工怎么说?”

陈亮:“说是只能报废。”

陈光:“最后核定大概损失多少?”

陈亮摸着头,顾左右而言他:“没多少。”

陈光:“没多少是多少?说啊。“

陈亮着急地说:“我估计5000左右,哥,这个是新品,没人做过。我同意处分,罚我几百块钱,都可以,哥,我不会被开除吧?”

陈光站起身径直下楼了。

陈光找到负责核定损失的王工,一脸歉意地说:“王工,陈亮的事情,公司准备怎么处理?阿亮他还能保住饭碗吗?”

王工犹豫了一会,低声说:“我听老板的意思是要开,这次损失差不多有1万左右了,他这个月工资有2000多点,还有个很大的差距,你好像是他的担保人把,估计要罚款500块的,线上负责人和技术部项目负责人扣1000块,当班的班长扣500块,所有相关人员年底调薪降级,最后的剩余损失由公司承担。”

陈光听了这话感觉心往下沉,陈亮被开除,那就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外面混日子,家里表叔最怕他跟街混子混坏,“不能这样,还是要再想点办法才行。”

王工安慰式地拍了拍陈光的肩膀,走开了。

“今晚的夜班时间为什么这样长?”陈光总想找个时间整理一下思路,看看还有什么方法能挽救一下陈亮的工作。

“啪!”有人拍了一下陈光的肩膀。、

陈光转头看了一眼,老板和王工居然站在自己的身后。

王工满脸堆笑地跟老板介绍着:“江总,这个是陈光,老员工了,做事不错,每次新品攻关都有他。“

老板:“辛苦辛苦,这次新品要拜托大家了,大家不要受前几天事情的影响,好好干,企业好了,也不会亏待大家。“

“谢谢老板。“

老板走了两步,又回过头问:“你叫陈光,前两天那个陈亮是你什么人吗?“

周围的空气有些凝固。

陈光大方承认:“陈亮是我弟弟,他没干好。老板,前几天的废品损失,处罚他是应该的,我是担保人,处罚我,我也没意见。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我愿意扣除这个月的全月工资做赔偿。”说着陈光犹豫地低下了头。

老板听着这话转身回来了,“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