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夫子(1 / 2)

翌日,当天色渐渐明亮,晨曦的光芒开始照亮大地,一切仿佛在苏醒中,充满了新的生机。

乡村的冬天,总是寂静而祥和,仿佛一幅素描。推开门,白雪皑皑的大地,银装素裹的树木,勾勒出纯净的世界。村头的炊烟在寒空中摇曳,仿佛是一首暖心的诗篇。

凤锦书看着已经起床在厨房忙碌的吴氏道了声:“早啊婶子。”

吴氏正忙着烧火,转头看到凤锦书,边往灶里添柴火,边道:“怎么不多睡儿啊,阿锦,这天儿还早着呢。”

凤锦书走过去,接过吴氏手里的柴火往灶里放着,笑着回了句:“睡好了,婶子我帮你添柴。”

“真是个好孩子”,吴氏感慨着,“长安那小子不睡到太阳晒屁股不会起来。”

“长安还小呢,睡得好,身体才会好,将来才能长高”,凤锦书抿嘴笑。

“嗐,他就是赖床。”吴氏对自家儿子嫌弃不已。

“婶子,锅里水开了。”

“好的,这边可以了,我给你们煮馄饨,你去把长安也喊起来洗漱吃早饭,吃完就送你们一起去上学。”

“长安现在学到哪里了?”凤锦书好奇的问道。

“他太笨,学的不好,刚磕磕绊绊学完三百千,”吴氏继续吐槽亲儿子,“现在夫子开始教论语了。”

凤锦书听完后,心里便有数了。作为一个现代灵魂,她对古代也是有点了解的。

古代人从小到大读的书无外乎:3-5岁,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属于启蒙阶段,教授基础的礼仪和道德知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常会接触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

7-14岁,相当于现代的小学阶段,学习基本文化和知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会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诗经》《楚辞》《春秋》等文学作品。

费了老大劲儿将长安从床上捞起来,凤锦书便再次去厨房给吴氏打下手。空气里已经弥漫着馄饨的香味。

等到人都上桌,吴氏迫不及待的让凤锦书尝尝她的手艺。

凤锦书看着碗里热气腾腾的馄饨,汤汁浓郁,轻咬一口,满口都是鲜美的味道,令人沉醉。

“真好吃,婶子真厉害。”凤锦书陶醉的眯着眼道。

就像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吴氏听了这话,仿佛连头发丝都感觉到了愉悦。“好吃多吃点,不够再煮。”

“嗯,婶子你也快吃。”

“好,大家一起吃。”

“娘,你怎么不问我好吃不好吃?”长安不服气道。

吴氏看着自家儿子睡眼惺忪,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就来气,直接来了句“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樊大叔看着自家儿子又有被揍的趋势,赶紧让他安静吃饭,吃完好去上学。

早饭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结束,吴氏留在家里收拾,樊大叔带着俩孩子去上学。学校是昨天下午就谈好的,所以凤锦书今天直接去就好。

在村西北边儿,大叔家在村西南,因为村子不太大,所以学校其实距离也不远,走路也就一刻钟左右就到。

长安读书的地方和凤锦书离的不远,先顺路把长安送到私塾,大叔又带着凤锦书去女学,又走了一会儿,一座房子便映入了凤锦书眼帘。

走近便会发现,跟现代学校完整的规模有所不同,这里没有窗明几净的教室,也没有宽阔的操场,只有几间破旧的的房间,里面摆了磨损的很严重的桌椅。

但就是这样,都不影响教室里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认真读书,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字词都像音符般跳跃,它带着求知的渴望,引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