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青是姜家远亲,只怕再让秦臻说下去,就连姜家也要被拖下水。
姜尚祖当机立断将话题转移开来,“秦大人,这些都是你一面之词,你可知陈大人在参你的奏折中说你虚报军功?”
秦臻顿了顿,姜尚祖又道,“日前本官就怀疑,饶是你做的武器再厉害,怎么可能以千人击退数以万计的敌军?而且还不损一兵一卒?朝廷目前没有督核官,至于这战情,你想怎么报都行!据下官所知,你已经下令将叛军尸首全部烧毁,现在死无对证。你莫不是因为此事才攀咬陈大人?”
“至于你说的官署账册,陈大人早有先见之明,他曾于下官来信说曾派人去永安镇核查官署账册,而你们永安镇早已将账册弄丢,县令陆仲他根本就拿不出账册!”
他这么一说,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现在秦臻暗指陈淮青贪墨,而陈淮青的意思,却是说连带秦臻在内的永安镇官员玩忽职守,弄丢了官署账册却故意污蔑知州。
姜尚祖又向燕帝道,“陛下,臣收到陈大人的书信后,曾托人去永安镇调查过,他们的官署账册确实早已遗失,现在可以说是死无对证,秦大人怎么说都行。”
秦臻向着姜尚祖一笑,“姜大人,谁说账册丢了?”
?
姜尚祖大脑蓦地一白,陈淮青来信告诉自己,永安镇的账册已经被他处理掉了,怎么?秦臻还有?
只见秦臻又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摊在面前,向他咧嘴道,“下官不才,虽文不成武不就,过目不忘的本领还是有些的,相信在场各位大人也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众臣点头,确实,太后寿宴猜字谜的时候,需要两人搭档,一人记录谜面回去默写下来,另一人根据默写的谜面猜谜。
当日只有秦臻和宗胤将所有的谜题全部记下。
况且早在之前宣平侯府寿宴上,此人曾背诵过《大燕文献大成》。
她说自己过目不忘,众臣是相信的。
秦臻道,“下官也有事要禀报陛下,而下官要说的事情,则刚好跟姜大人相反。陈淮青曾派属下王兴去到永安镇核查官署账册,这些账册在他们临走的时候以未核查完为缘由带走了。幸而下官在他们带走之前曾将账册从头到尾看过一遍。”
她向燕帝道,“陛下,微臣之所以前几日未禀报,正是在府中重新赶制,这本账册就是臣新赶制出来的,陛下若是不信大可让户部派人从上到下重新核验。”
她的话既然说到这里,就表示根本不怕人核查。
这一下谁是谁非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况且早在她写信来京的时候,已经在给裴琰的信中不仅吐槽了陈淮青姜尚泽不作为,还提到过永安镇官署账册有猫腻一事,相当于在燕帝面前过了明路。
一个千方百计想要毁尸灭迹,另一个想尽办法也要将证据保留下来。
姜尚祖没料到她竟然还有这一手,一时语塞,半晌才道,“先不说这账册是在谁手中遗失,就算你侥幸将官署账册记下,此事的真伪还有待考证。谎报军功一事又作何解?杨大人和辛大人去到永安镇的时候,你们已经将叛军尸首焚烧殆尽。你曾书信曹大人说流民组成叛军,又说叛军有四五万人,本官请问秦大人,整个永宁府有多少流民?这些流民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叛军?”
秦臻笑道,“姜大人问得好!叛军自然不全是流民,至于数目为什么会有四五万之多,下官也很想知道,您若是质疑战情,大可向定州总督石大人还有燕王殿下询问,毕竟当时他二人都在场。”
姜尚祖不出声了,杨知衡有心想为秦臻说上几句,可当日他与辛时安到永安镇的时候,战事早已过去,战场也是定州大营士兵清理的。战争的具体细节他也全都是听秦臻口述的,并未亲眼所见。
此时杨知衡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
燕帝极力压抑着怒火,向一旁内侍道,“去把老七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