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时神秘易小川来说,他眼中的李信已然逐渐越过了应有的界限。假如自己当真就是蒙毅将军倒也罢了,但事实却是自己并非真正的蒙毅,更与历史中的蒙毅毫无关联。此时此刻,李信的所作所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那么下一步极有可能发展成他直接将神秘易小川架空的局面。
可是,处于这般境况之中的神秘易小川却无法当面向其翻脸。因为只要稍有不慎,被底下众人察觉到或是猜到是他出手对付李信,那接踵而至的便很可能是一场可怕的兵变。这便是神秘易小川在此刻不得不稍稍低头示弱的缘由所在。
再者说,当前的局势着实棘手难办。他们之前已在高要那里吃了大亏,倘若继续拖延下去,显然绝非良策。如此一来,采用李信所主张的那种以战养战的策略,似乎也未尝不可。虽说其中存在一定风险,但事已至此,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如今虽说未能一举将夏县的南境军全部歼灭,但根据李信所阐述的状况来看,当下夏县的主力部队已然逃入深山密林之内。对于李信的这番决策,神秘的易小川心里很清楚其正确性所在。毕竟朝廷军队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在南境山林中征战的经历,如果执意强行追击下去,非但难以取得显着战果,反倒极有可能令自身遭受重创,如此一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然而与此相应的是,一旦这些士兵踏入山林之后,他们必然会被迫舍弃一部分重要的物资和装备辎重。而且由于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难行等因素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必将大打折扣,行动变得迟缓起来。若能牢牢抓住这一契机,迅速推进战线,进一步夺取象郡其他县城,乃至全面攻占整个南郡,倒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但与此同时,神秘易小川心中还另有一番盘算——他正琢磨着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设计让李信命丧于南境军之手。因为唯有如此操作,才能在维持和平局势的前提下,悄然平息掉由李信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与隐患。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成功摆脱追击的高要丝毫不敢停歇,他快马加鞭地朝着桂林郡疾驰而去。一路上,他心急如焚,脑海里不断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因为根据张良的精确推算,接下来朝廷的军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对象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高要深知此次行动必须谨慎行事,既要故意战败,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轻易,以免引起敌军的怀疑。同时,他还需要在城内巧妙地留下一部分尚未被运走的军粮。
这样做有着两个至关重要的目的:其一,当朝廷大军发现城中存有这些军粮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毫无缘由地去掠夺百姓们的口粮了。如此一来,便能间接地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在南境军撤退之前,高要早已向城内的百姓详细交代清楚了所有事宜。他嘱咐大家,一旦朝廷大军抵达,只需老老实实地予以配合,并耐心等待南境军的再度归来即可;
其二,特意留下部分军粮,其实是为了让朝廷大军尝到甜头,从而逐渐放松警惕并加快行军速度,最终顺利占领整个象郡。这种策略可谓是诱敌深入之计,旨在引君入瓮,然后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最后一点,亦是最为关键之所在,乃是构建于第二点基石之上的精妙布局。朝廷军队经过一番探查后惊觉,原本以为会极度匮乏的粮食供应竟然并未如预期般紧张。
如此一来,他们便在心理上产生了懈怠情绪,从而放松了对防守的重视程度。而这一疏漏恰恰给了南境军可乘之机,使得他们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朝廷那负责运输和守护粮草的部队。此计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深谋远虑、算无遗策,乃是张良专为那位神秘易小川所精心设计的一局大棋。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计谋无非是预先设好陷阱,然后耐心地坐等敌人自投罗网,或是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与人和等诸多因素来制敌取胜。
然而这位神秘的易小川却绝非等闲之辈,他为人处世异常谨慎小心,其智谋亦堪称顶尖水平。倘若不是高要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下定决心绝不贸然出击,反倒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那么恐怕在面对如此难缠的对手时,己方早就已经陷入巨大的劣势,甚至可能遭受惨重的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