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神秘易小川的后手,假刘邦!(1 / 1)

“若是高要早就包藏祸心,想要背叛大秦,何故要斩杀项梁,又何必仅仅凭借着千余人奔赴几百里,两位将军应该知晓其中的危险,真正让高要推出公子高为秦王,也正是因为朝廷的召见,这一点想必两位将军应该也有所耳闻,在先皇面前的辩驳,因胡亥之死,辩驳不成,蒙家当时可是出动了不少人,至于目的是为何,老将军应该清楚吧?”

“当年,先皇突然驾崩,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就在众人惶恐不安之际,蒙毅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拥护扶苏继承大统。新君继位后,却立刻下令召见高要入京面圣。诸位可知,这咸阳城于高要而言,无异于龙潭虎穴、生死之地啊!正因如此,才引发了后来推选公子高登上秦王宝座之事。今日在此,两位将军,倘若易地而处,不知你们会作何感想呢?”

将吕说完这段话后,王贲和王离两人竟一时之间无言以对。他们默默沉思着,仔细回味着将吕所说的每一个字。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如果自己处于高要当时的处境,恐怕确实难以找到合理的借口来驳斥将吕所言。而且,令他们更为惊讶的是,将吕竟然对高要的情况了解得如此透彻,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此时,将吕再次开口说道:“两位将军,请相信吾绝非有意为高要开脱罪责,吾与他之间亦无任何瓜葛牵连。我只是就事论事,依据事实来评判是非功过罢了。现如今,咱们大秦帝国已然千疮百孔,危在旦夕。若再一味因循守旧,不思变革进取,那么等待我们的唯有灭亡一途。既然局势已至此般田地,倒不如放手一搏,拼尽全力争取一线生机。若是继续这般拖延下去,恐怕真的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这时候王贲与王离二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心有灵犀一般,他们瞬间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紧接着,两人几乎同时站起身来,动作整齐划一地朝着将吕深深一拜。只见他们神色庄重,语气坚定地说道:“公子啊!末将等人愿意奉您为主,一同谋划我大秦未来之走向。”

此时此刻,王贲和王离心里都很清楚,他们在这汉中之地已逗留多时。然而这段日子里,整个皇室的成员们无一不是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之中。每个人都忧心忡忡,生怕哪天就被各路诸侯给剿灭了。面对如此局势,众人皆是束手无策。而眼下,唯有将吕挺身而出,不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更是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应对策略都考虑得面面俱到。这般深谋远虑,实在是难能可贵。

王贲和王离虽然身为将领,擅长行军布阵、冲锋陷阵,但对于肩负起整个大秦皇室未来兴衰这样重大的责任,他们自认力不从心。所以,当看到将吕展现出如此卓越的才智和担当时,两人便毫不犹豫地选择顺应形势,全心全意辅佐,这也算是两人能够做到的最大地步了,

“多谢老将军深明大义,既如此,那明日便派遣使者前往南海郡”

听到了王贲跟王离两人的话,稍微犹豫一下之后,将吕还是接下了这件事,随即便决定直接派遣人前往南海郡,

就在同一时间,此时的神秘易小川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后,终于抵达了泗水郡。其实早在他获悉刘邦的死讯之时,便已未雨绸缪地做好了应对之策。他当机立断,派出自己的心腹之人乔装打扮成刘邦的模样,并以刘邦之名继续于泗水郡广纳贤才。

高要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深知刘邦一旦起事成功将会对自己造成巨大威胁,于是不遗余力地挖掘走了刘邦麾下众多的人才,更甚者还残忍杀害了不少与刘邦沾亲带故之人,妄图以此彻底斩断刘邦的根基,让其无法东山再起。不得不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要此举确实成效显着。尽管神秘易小川源源不断地为“假刘邦”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时至今日,这支假借刘邦名号的势力依然未能踏出泗水郡半步,其所拥有的兵力也不过区区三万而已。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高要的打压和阻挠,泗水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地四周环绕着各方诸侯势力,彼此之间相互牵制、戒备森严。在这样复杂且敏感的局势下,任何一方稍有异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因此想要轻举妄动绝非易事。而神秘易小川安排手下伪装成刘邦这一招棋,可以说是他预留的一条后路。原本他计划待剿灭高要之后,如果天下局势的发展超出掌控范围,便可再次借助这股力量适时介入,力挽狂澜。

只是南境的这一战输了,神秘易小川知道大秦的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消耗光了大秦最后的力量,现在想要对付高要就需要动用假刘邦这一点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发展,在那神秘易小川刻意地引领与操纵下,众多贤臣良将如繁星般再度汇聚于假刘邦的旗帜之下。这当中,首当其冲的依然是始终追随刘邦左右的心腹樊哙。当初在截杀高要无果之后,樊哙便马不停蹄、不辞辛劳地踏上了寻觅刘邦的漫漫征途。他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接受刘邦已然殒命的事实,仿佛认定只要坚持下去,便能寻得刘邦的踪迹。最终樊哙被假刘邦纳入麾下。

相较于真正的刘邦而言,这个冒牌货实际上展现出更为出色的一面。毕竟,假刘邦身后站着的乃是神鬼易小川,更兼有着雄厚资金作为坚实后盾。再看樊哙,本就是个忠心耿耿且勇猛无畏之人,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假刘邦的高度重视,并委以重任。

樊哙又岂是愚钝之辈?他也曾对眼前这位“刘邦”产生过些许疑虑,尤其是察觉到其性格似乎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要说为了伪装成刘邦而不惜自断一臂,这未免也太过匪夷所思、令人咋舌了!尽管心中充满疑惑,但樊哙出于对刘邦的信任,还是将刘邦性情上的变化当做了一种死里逃生之后的心态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