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皇上,确实是足够让人失望。
崔安如的失望并非没有道理,整个镇国公府都曾经对这位皇上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上的行为越来越让人感到失望。
皇上不仅对朝政保持权衡,不问根本,而且沉迷于权术,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崔安如深知,这样的统治者无法带领国家走向未来。
镇国公活着的时候,就曾经表达过,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君主的德行息息相关。她开始思考,是否应该采取一些行动来改变现状。
对待这样的帝王,仅仅失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改变。
她看了一眼太子,又看了一眼三皇子,她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商讨对策,或许通过辅佐有能力的皇子,或是通过改革制度,来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她深知这条路不会平坦,甚至可能充满危险。
但崔安如坚信,只要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她想着,策划如何在不引起皇上注意的情况下,逐步实施改革。
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斗争,但她愿意为了国家的未来,付出一切努力。
这个狗皇帝,她想换掉了。
镇国公府对得起他,可是他对不起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的忠诚与牺牲,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疑与手段。
他忘记了在边关的风雨中,是镇国公父子和千万将士为他守护着江山社稷;忘记了在朝堂的权谋里,是镇国公府的退让为他稳固着皇权。
如今,皇帝的疑心病越来越重,甚至开始对镇国公府的忠臣进行打压,这不仅让相信镇国公府的忠良之士心寒,也让天下人对这位狗皇帝的统治感到失望。镇国公府的忠烈之名,本应是皇室的荣耀,却因皇帝的昏庸而蒙尘。
崔安如深吸一口气,想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停止转动,镇国公府的光辉事迹终将被后人铭记,而那个狗皇帝,终将被历史遗忘。
“皇上,既然这件事已经是这样的处理,如今臣妇说得太多,是不是有些不太尊重皇上的嫌疑……”
崔安如的话,让皇上没有办法回答。
这个时候,陆景琛又说了一句:“毕竟当初镇国公府对整个大夏做出的多大的贡献,确实让人刻骨铭心,如今萧让做了那样的事,还能因为国师的一句话,就变得尊贵起来,还需要用他的心头血来拯救大夏,难道之前战乱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抵抗,直接取他的血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