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发现周围好多人在高考结束的这一个离婚的好多。
去年的时候,我去北京工作过一年,放暑假回了一趟家乡,正好和老婆也在闹离婚,说实话,那一个月心里很难受,苦心经营了二十几年的婚姻,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以后就成陌生人了,想想心里一时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家里房子要空一年,我担心水管、燃气会出什么状况,就和楼下的女主人打了个招呼。
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给我打个电话。
在外一年,房子里并没有什么突发情况,我和楼下女主人也联系得很少。
今年小孩上高中,是初三毕业了,八月中旬回的老家。
回来的当天,打扫卫生时我发现柜角松动了,家里找不到锤子,于是我跑到楼下去借锤子。
我带了一点北京的特产烤鸭啥的,准备送给楼下的女主人。
结果,给我开门的是一个陌生女人,正拿着拖把拖地,她看起来和楼下女主人差不多大年纪,40 岁左右,但是朴素得多。
咦,难道他们搬家,把房子租给别人了?
正想着,我突然看到楼下的男主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男主人没变,那应该没搬家吧。
我想这个陌生女人可能是他们请的保姆吧,但是她却喊楼下男主人老公。
这,合着才一年时间,离婚再娶了?
而且现在这个女人和男人也太不搭了吧。
原来楼下的一对夫妻是附近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男的温文尔雅,女的优雅有气质,曾经是小区的一道风景线。
之前每天都看到男的买菜、倒垃圾,家里的大事小事也是男的做得多。
女的上班衣服几乎不重样,精致的妆容、得体的打扮,是她的标配。
男人现在找的老婆,一看就是劳动妇女,手脚勤快,和之前的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和他们家之前没啥交流,后来因为和老婆吵架摔东西响声大了,他们上来说了几次。
楼下男人睡眠浅,经常失眠,好像还有心脏病,要我们小点动静。
想到这里,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婚姻终究是要讲究实用的,各取所需,一旦平衡打破,关系自然就会破裂。
今年刚过完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场老朋友聚会,大家都是大学毕业 82年左右的人。
深聊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周围那么多人已经离婚了,包括以前看起来像是金童玉女的人。
悄无声息,但也都很坦然。
至于离婚原因这个比较私密的话题,一个人只要不说,其他人也不会问。
但可以肯定的是,80\/90 后的人,对婚姻的依赖性,没有老一辈人那么强。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一段婚姻让我不舒服到了一定程度,我就会选择离开。
02
今年暑假我在老家待了一段时间,遇到了几个回老家探亲的七大姑八大姨。
当时我们七、八个人坐一块,集齐了 50后、60 后、70 后、80 后和 90 后。
本来是凑到一起给年轻人撮合对象,慢慢地变成了聊自己的婚姻。
我发现 50、60 后的人,虽然她们一直兢兢业业地撮合年轻人赶紧结婚生娃,但她们在自己的婚姻中却是满腹委屈。
付出了一辈子,一辈子不被认可。
很多人的婚姻,像极了《出走的决心》里的夫妻式关系。
压抑、质疑、指责,有的还有家暴。
但是很少有离婚的,就这么忍忍耐耐、缝缝补补地过了一辈子。
偶尔也有离婚想去追求更好生活的,但结局基本上是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同时还苦了自己的孩子。
有了这些反面教材,村里面那些从小被教育女人离开男人没法生存的女性,对这个信念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婚姻再糟糕,也不能离,对离婚充满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