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听头棹安排。”曲绍扬也没多说什么,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
“大家伙儿都辛苦了,咱再坚持一下,往前撵撵路。
这几天咱都歇在排卧子里,等着到了塔甸子,咱就住客店,我请大家喝酒。”
水老鸹也站了起来,一边往前面走,一边大声招呼。
“得嘞,都听头棹安排。”众人一听这话,都高兴极了,忙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控制着木排继续前行。
这时候,风雨逐渐停歇,一轮红日从云层中悄悄探出头来,照在众人身上,多少添了几许暖意。
过了老恶口,江面平稳了挺长一段,之后又过了两个小哨口,平平安安到了一处排卧子休息。
这回,水老鸹不许二柜再讲女人,免得晚上有人睡不着瞎寻思。
二柜白天在老恶口被吓的够呛,这会儿也没心思白话了,于是这一晚,大家伙儿消消停停的睡了个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木排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了大梨树下岛、马鹿沟上岛等几处不大不小的哨口。
好在头棹有经验,众人齐心,木排安然无恙过了哨口。
三天后,木排终于到了塔甸子。
此地在唐朝时,是渤海国的属地。
在江边的高山上,有一座石塔,名为灵光塔,就是渤海国时期留下的,所以那山,也被称为塔山。
塔山下面,以前是一大片草甸子,故而被命名为塔甸。
这里在清初时,归兴京府管辖,后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护龙兴之地,将长白山地区化为封禁区,不许寻常百姓进入。
当然,这种封禁政策,并不能彻底阻止关内百姓进入。
早在咸丰、同治年间,就有山东的民众在此地落户生根,从事伐木、采参、打猎等活动。
同时,鸭绿江南岸的高丽民众,也会越江而来,朝往暮归,春来冬去,开垦田地。
时间长了,这里便聚集了不少人家,形成集镇。
光绪四年,由于人口逐渐增多,清政府为了开发边疆保卫边防,在当地设立了抚民局,归通化管辖。
木排停靠在江湾岸边,还不等系好了傻绳呢,各家客店、饭馆子的掌柜,就带着伙计围上来了。
“爷们儿,来我家吧,好酒好菜备着,小母鸡、开江鱼,管够儿造,还有小桃红陪着吃菜喝酒。”
“来我家,来我家,要啥有啥,俺能说动老齐家的媳妇,那娘们儿长的可水灵呢。”
懂行的人都明白,不管是小桃红,还是老齐家媳妇,都是“靠人的”。
这也是东北木帮、排帮的另一种风俗,“季节婚”“时令婚”。
东北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女人少。木把们没房没地,居无定所,属于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儿,所以极少能娶上媳妇。即便是有媳妇的,也在山东老家,远水解不了近渴。
男人嘛,总归有需求的。木把手里又有钱,尤其是山场子掐套、水场子靠岸的时候,总要找地方去消遣享受一番。
因此,当地集镇的买卖铺号,甚至一些原住户,也都把主意打到了木把头上。
花台、笑果自不必说,更多的是“靠人的”、“半掩门”、“海台子”等等,也有“拉帮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