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摆在文道案头时,已经是第二日午时。
“简直是无法无天……”
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文道,也破天荒地大骂一回。还未及早朝,朝廷二品以上大员都聚在议事厅。
“文相,琳琅郡军队哗变一事,您看怎么处理?”说话的是大司谏胡涂。
“军队哗变事小,陛下身体为重。老夫并不担心哗变之事,而是怕陛下知晓这事后,又伤气血。”文道一脸的凝重。
几人听到文相这话,赞同地点了点头。
“为今之计,是先将消息封锁,至于日后陛下怪罪下来,就由老夫这把老骨头担着。”文道郑重地说道。
“文相高义,中楚之幸啊。”梁骞赞扬道。
众人紧跟着也夸耀文道。
文道摆摆手,“还是说说琳琅郡的事,诸位有何办法?”
“就让我儿去处理吧,他离得近,也能最快平息事件。”梁骞说道。
“嗯,老夫认为可行,诸位以为如何?”
文道一开口,众人自然没什么意见。此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梁实是梁骞的儿子,由他出马,最好不过。
“诶,乱世之秋,诸位有劳了。”
连日来的噩耗,让文道苍老许多。身体日渐佝偻,眉间的褶皱又添了几道,身体已经越发衰弱。
众人有感而发:“文相言重。”
……
自从山字营在单县吃了个小亏后,一路打过来稳妥许多。
山字营不比黑旗军,一路攻城拔寨过来十分专业。攻城器械,攻城手段都先进太多,起义军守城又显得太过拙劣。双方差距太大,一路过来,沈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没用半月,半个平原郡都被收复回来。
沈夏也从最初的紧张、严谨,开始慢慢放松。
看起来,当初在单县遇袭,不过是敌人侥幸而已。
然而半月功夫,只是将半个平原郡收回来,进度还是太慢,他不想将时间损耗在这些无谓的战场上。
似乎冥冥中注定,沈夏决定分兵,兵分三路,他亲帅中军直奔平原城,其余两路绕道包夹,和当初黑旗军如出一辙。
分兵以后,虽然只有两万人,但双方的战斗素养真不是一个水平的。
一路上,遇到的抵抗不少,但都如隔靴搔痒般,毫无威胁。
又清理掉一小股起义军,沈夏不耐烦地道:“就只有这点水平?看来黑旗军,真是一堆垃圾。”
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参将命令道:“传令,全军只带十日口粮,丢掉其余辎重,直奔平原城,本将给他们来个速战速决。”
说完,扬鞭一跃,潇洒无比。
事情的发展也正向沈夏说的那般,一路冲过来,没有遇到激烈抵抗,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所过之处,叛贼皆四散而逃。
本来需要五日才能抵达的平原城,却用了不到三天,也真是够神速的。
可当沈夏抵达平原城时,留给他的,却只有座空城,城中的起义军早已不见人影。
“见鬼,人去哪了?”沈夏问了用旁边的参将。
可参将也像沈夏一般,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行军太急,根本来不及放斥候出去打探。
就在这时,从不远处出现一个身影,驾着匹马,神色慌张。
那人一副凄惨模样,一到沈夏跟前,便哭丧着说道:“报……不好,将军,李将军遇袭,被困在马耳山。李将军让小的给将军送信,义军大军驻扎在马耳山,让将军火速支援。兄弟们拼死护送,小的才冲出来。将军,快去救救李将军吧。”
李将军便是和沈夏分兵两路的其中一位。
“什么?叛军竟然在马耳山。”沈夏反应过来,立马调转方向,“随我前去马耳山,驰援李将军。”
全军正要开拔,从不远处又跑来一个身影。这人比刚才那人还惨,背中一箭,看样子已经活不了。
“报,将……将军,我军……”此人一见到沈夏,刚开口说了句话,便气绝身亡。
很明显,马将军率领的另一路军也遭到同样的情况。
沈夏见到这幅场景,面色阴沉不定,没想到叛军竟然一反常态,舍掉城池,前去包夹另外两路。
不过让沈夏难以理解的是,叛军分兵两路,竟然还能同时包夹自己两路军,尤其是在叛军战斗力还如此弱的情况下。
看来,叛军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弱,莫不是前些日子全是叛军装出来的?他有些不解。
“何参将,你我分兵两路,你率领一万人,火速前去支援马将军,我前往马耳山。敌军分兵两路,估计只是将他们困住,难成气候。记住,务必将叛军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