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昨天中午剩的,你们先坐着,给你们单独炒两个菜。”
里长觉得不好意思,今天村民懒了。
“不要,饿得不行了,就这些。给,太子殿下的信。”
朱太一递信,上面没有漆封,让人瞧着安心。
饭后,里长在祀堂里找到憨憨:“太子说转炉炼钢氧不够,废铁多。”
朱闻天拿过信扫一遍:“转炉是村子里为了快速出钢用的,对氧气要求高,咱也没那个制氧设备,就一直使劲吹风。
目前大明大量炼钢,不能用转炉,我画套图纸,用平炉,废钢、废铁扔进去炼钢。
最好的炉其实是电炉,暂时不要想了,电……目前用不上。”
朱闻天知道问题出在哪,补救一番,平炉其实不错了。
“果然得搬过去住,今天是技术上的问题,谁知道明天又是什么?得到得越多,付出得越多。”
里长发现安稳的日子渐渐远去,说出很有哲理的话。
“应该没有太多的事情了……吧?”朱闻天不是很确定。
“你先睡一觉,起来再说。”里长背着手出去。
朱闻天真的就睡觉了,吃完饭困,关键平炉的图纸是成套的,得画上几天。
……
洪武五年二月初一,下丘村的大搬家开始。
朝廷调集了六十艘船在黄池河下丘村这附近,装一艘船就走一艘。
牲畜和家禽要带走部分,下丘村储备的各种材料全装船,竹荪、银耳料包分层安放。
铜钱、布匹、银子、银子、压箱底的被褥,也得带走。
棺材留下,村老们提前准备的,都是好木头,一旦去世,要送回来安葬。
还有腊肉、腊肠、一般的蜂箱、后制作的玻璃、玻璃镜子、望远镜、部分青贮……
朱太一四个人帮忙,下丘村不搬家看不出来家大业大的程度。
他们发现六十艘船不够装的,这并不是全部家当,下丘村自己酿的酒依旧窖藏着,没搬。
“朱里长啊!伱们村子太有钱了。”朱太一与里长说。
“哪里有什么钱?破家值万贯罢了。那边的漆都没问题了?千万别把人给熏了。”
里长很是自得,哎呀!咱村子确实不一般,今年需要雇佣大量人手。
“六天前房子全部收拾完,包括里面的家什,又用了木炭烤,家具的木头一律陈年好木,不变形的。
为了让咱村子快些搬过去,陛下可是没少掏钱,动用一万个工匠干活。
朝阳门外的房子跟这边的布局没有任何区别,在里面你感觉就是现在的村子。
就是旁边的河小一点,放不下大水车,给打造了小水车。
也有青贮池和吃饭用的食堂,三进的二层楼祀堂,给起了飞檐。”
朱太一介绍着南京的情况,最后强调祀堂有飞檐,逾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