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笑了:“空印的册子就不应该有了?”
“凭什么还有?又不是由地方衙门来送,他们只要把东西放到地方国库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喝酒!”
朱元璋心中畅快,空印对不对?程序上不合规矩,如何处理?不让印官负责远途运输了。
到时候地方国库收入与记账,再与朝廷对账,朝廷不缺钱和粮的时候,东西就放在地方国库。
缺钱那不是宝钞嘛!运个宝钞需要多少损耗?几个箱子就够了。
再加上三联票、四联票,得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才能从中捞到一点钱,那点钱不够一个月俸禄的,更不用说退休后的奖励了,一次奖励可以是这些年工作的赚的钱的总和。
一个月三贯俸禄,三十年后致仕,就是没升过官,那也是一次给一千多贯。
干得好,必然涨俸禄,再升官,按照大明现在的发展,说不定到时候一次能有上万贯的养廉金。
别人必须给伱这个风险损失金,包括你被抓了一家人全死的风险,绝对不是一万贯就可以的。
给一百万贯?位高权重倒是行,但其他人呢?人家不举报吗?连行贿带受贿的一起抓,举报的人一次就够用了,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而给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员最后一千万文,其实不多,否则他没有节制地贪下去、受贿下去,绝对不是一千万,零头都不是。
大明经济以后越发展,那么官员捞得越多,到三十年后,一个正六品的官员捞起来,九位数的存款不是梦,九位数不一定是一亿文,也可以是九亿文。
还有从五品下、从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上……
胡惟庸在刚开始那么穷的时候,就能拿出来二百两黄金贿赂李善长……
这种廉政激励就是杜绝官员第一次伸手,他一次可能仅仅拿到一百贯,考虑被抓住后什么都没了,一万贯消失,他就得好好想清楚。
官员不贪,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行贿,慢慢的,这种意识就培养起来了。
“宜长,当时你们如何行贿来着的?那么多的官员帮你们村子说话。”
朱元璋想着反腐的事情是由下丘村提出的,感觉有些讽刺。
里长:“……”
“没,我没有,不是我,咱村子如今不行贿。”
里长坚决否认,那时害怕,又要过好日子,又担心别人害村子。
若当时就有现在的大明发展情况,自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卖冰糖和香皂。
真要说行贿,受贿最多的是谁?是宣城县和宁国府的官员?哼!
“对,是咱记错了,不准给油炸闷子里下毒。饮胜!”朱元璋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大家一起端杯,仰头喝掉杯子里的啤酒,畅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