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王没有简单的(2 / 2)

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比后来德国人的活字印刷术足足早了四百多年,不过杨浩还记得,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胶泥的活字,和后世的铅字差着很多,毕竟工艺水平有限。

铅字印刷所使用的铅也不是单纯的提炼的铅,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出来的金属物,这样才可以用的时间更久,具体如何配比,杨浩没有那么概念,只是大概知道而已,毕竟不是那个专业的。

胶泥活字也好,和后来出现的木活字也好,使用次数上都不是永久的,到了一定的使用次数,就会损坏,必须换新的,好在胶泥的制作方法不是很难。

跟随李彦到了将作监专门刊印书籍的地方,果然在这里见识到了最原始的活字印刷工艺,看着一个个忙碌的工匠,杨浩到是尽收眼底。

其实这个时代里,印刷工艺已经是很成熟的,不指望能够像后世那样完全的机械化,但是看着工匠有条不紊的工作,杨浩突然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便是我华夏聪慧的老祖宗们,也是这些人,留下宝贵的文明让我们去继承。

本来有心想要建议一下,铅活字的技术的,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先不说这个时代对铅合金的工艺没有,就单单是对铅这个东西预防也没有,要知道,这东西弄不好是会导致大范围中毒事件的。

就算明知道有些专门炼丹的道士知道有这个东西,也不能去点破,想想吧,多少人因为吃了什么所谓的金丹就拜拜了,包括某些帝皇。

在没有明确的一些办法的情况下,杨浩知道,有些事物还是不出现的更好一些。

第一版的三字经刊印出来,有人专门送来,李彦笑嘻嘻的说道:“承直郎大才,这第一版还是请您题字吧,怎么说这也是您的大作。”

杨浩翻了个白眼,就自己那狗爬的一样的字怎么好意思上这书上,略微一琢磨:“不,还是请官家题字吧,毕竟是官家刊印的,我这微末之名就算了吧。”

李彦倒是有心想要亲自去,不过这种见赵佶的事情,杨浩怎么会放过,根本不给李彦机会,亲自带着第一版的三字经入了宫。

到是畅通无阻的,主要是赵佶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个杨浩现在是官家眼里的红人,再一个,这是老祖宗杨戬的儿子,除非这些宦官是不想在宫里混了。

赵佶一见是要自己题字,到是开心的很,大笔一挥,很是洒脱。

“承直郎,那柴家兄妹可是定下了回转沧州的日子了?”

杨浩点头:“官家,已经定下了,后日就要出发了。”

“哦。”赵佶点了点头,脸色也平静了下来,微微皱了皱眉:“算了,承直郎,你就代朕送送他们吧,朕就不去了,嗯……有些话,还是你们说起来比较好,承直郎可明白我的意思?”

杨浩心里一惊,迟疑了一下试探性的说道:“微臣会……告诉那柴进,安稳的做个富家翁才是最好的。”

“哈哈……”赵佶笑了:“很好,承直郎果然聪慧,深明朕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