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南城书海巷 拜访白仵作(1 / 2)

“各人皆有缘法,你强行干预此人命数,就不怕以后承担什么因果?”

诸宗各有修法总纲,其中佛宗最讲因果。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王大安将吕小鱼从渔户变成河伯所的工役,虽然依旧没有摆脱贱籍,却有很大的希望,甚至有机会当河伯。

“缘法天注定?”

“哈哈哈!”

所谓缘法在王大安眼里不值一提,一切都是佛宗需要,在他看来一切理论皆是被创造出来的需求,要么奴役众生,要么忽悠信众。

“我命由我不由天!”

王大安大笑几声,想起原世界那句最着名的命数之论,龙玉瑶听后顿时挑下眉头,眼神中略带疑惑,却见王大安已经走在前面,穿过三丈街,踏上三星街,朝南而去,路过书海巷,径直朝里走去。

这条巷子在整个信陵城都非常有名,南城有许多私塾跟书院,算得上儒宗气息非常浓郁,其中也走出不少七品境以上的强者,散布大宋各地,或为官或游历,或经商或拜入宗门。

如果要追溯信陵城南城为何学儒之风如此盛行,皆赖于这条书海巷。

早年间有位儒宗弟子,传闻他在门派内私窥女弟子洗澡,从而被逐出宗门,回到信陵城老家,花费巨资收集起各种书籍,可谓家中藏书无数,从室内到室外,哪怕院子里的树枝上都挂着一卷卷竹简。

从儒宗经典到诗词歌赋,从各家学说到天文地理、医术兵法等,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包罗万象,称之为书海。

那时不少贫困人家在农闲或无工时都爱来这里坐坐,挑一本喜欢的书,坐在树下认真阅读,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

如果有不识字的,也有从零学认字的书籍,日积月累,倒也能学不少文字,一年不出就可以自由阅读。

随着时间流逝,藏书越来越多,整个院子也已经装不下,这人便买下旁边的两座院子,渐渐又堆满各类书籍,被人称之为书海院,这条巷子也被称为书海巷。

因为书海巷的存在,周边街巷的书铺、书斋、书院星罗棋布,各种珍贵的手抄本、古籍善本在这里流传。

无论晨光初照还是夜幕降临,书海巷总是灯火通明,书声琅琅,只是这种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大概八年左右,这人在某年的第一场大雪夜消失不见,留下三院子的书籍。

起初县衙还派人把守,以免被盗走,直到三年后,各大书院的儒宗修士经过商议,决定将这些书籍分走,以求得保存。

尽管书海巷现在无书,却在早些年给不少人带去希望,其中还走出很多儒宗子弟,离开信陵城,闯荡江湖。

传闻信陵城那位顿悟的儒宗大能,一夜连破五境,就是自小泡在书海巷。

书海巷已经没落甚至渐渐被人遗忘,可依旧有很多人铭记着书海巷的传奇,其中更有人选择将家安在这里,比如仵作白无疾。

巷里并不长,仅有二百米左右,却住着二十多户,由于仵作的职业原因,甚至会搬运一些死尸回来研究,所以住在巷子最深处,坐南朝北。

这是一间看起来并不宽敞的院落,甚至略有些简陋,两扇木门轻轻掩着,并未上锁,王大安轻叩两下,里面就传来一道悦耳的声音:“请进!”

这女生甚至不需要确认来者的身份,丝毫没有防备之心,王大安推门进去,就看见一位黑发少女。

她双八年华,有着明亮的双眸,姣好的面容,更有着玲珑身段,整个人透露着天生丽质,袅袅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