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积弊成病,勉从劝进(1 / 2)

万历明君 鹤招 2432 字 2个月前

与此同时,慈庆宫中。

……

“什么?你是说,现在的湖广遍地豪族都在私开矿山!?”

朱翊钧几乎是愕然开口。

张宏暗中捏了把冷汗。

这两日他好不容易逮了个去湖广巡税的太监,仔细审问了一番后,今日一早就赶来向皇太子禀报。

但其中内情复杂,他昨日初听了都为之骇然,如今见皇太子这反应,自然更为小心。

他老实回话道“主子,咱们宫里去的太监也只能管中窥豹,所见,也未必都是真的。”

朱翊钧懒得听这些安慰人的话。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思忖着方才张宏所言。

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所谓两京十三省中省的学名。

湖广,就是十三省之一,多有铁矿、铜矿。

如今张宏竟然告诉他,湖广各州府,非但敢私授矿山给各大世家豪族,还敢明着二一添作五!?

这是何等胆包天?

矿山啊!那可是铁器,兵甲,钱币之源!

私开矿山是要做什么!?

他喃喃自语“巡抚汪道昆是干什么吃的?”

张宏见皇太子只是喃喃,一时不知道当不当接,想了想还是回道“殿下,汪巡抚只兼任了兵部尚书的职司。”

言外之意就是汪道昆虽然地位超然,却只有调兵遣将的权力,并不能指画政务。

朱翊钧冷声开口道“那布政使司呢,也不知情么?”

布政使司衙门,俗称的藩台衙门,乃是掌一省之政,承流、宣播、布政之机要衙门。

比起巡抚,布政使司才是常设的一省掌政衙门。

一省最高职司,要说半点不知情,他是真不信。

张宏斟酌道“殿下,去年,湖广左布政使孙一正,擢升为顺天府府尹,接任的左布政使汤宾,不是湖广人。”

“今年二月,吏部将封验司的何邦奇调任为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三月,又调了一名御史去。”

布政使是一省长官,言语中很明显是说,此前布政使孙一正,是湖广人。

至于吏部调任到地方这事,自然有说道。

但张宏没有说多余的话,这几日相处,他渐渐明白自己侍奉的这位,到底是多么睿智天成。

果然,朱翊钧眉头皱得更紧。

他明白张宏的意思,这是汤宾接任之后,下面还是遥遥以离任赴京的孙一正为靠山,新任布政使汤宾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或许是中枢早发现了端倪——孙一正是升是降还是两说。

也或许单纯只是之后的汤宾上奏了此事。

总之,随后吏部与御史就派人下去了,甚至宫里也派人巡税。

不派人下去自然不行,这不是一纸诏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想指望政情通达,靠诏令指挥地方?那不是治国,是模拟游戏。

别说现在,这事,什么时候都是大难题。

他彼时当职的时候,下面出了天大的事,都要蒙着被子自己处置。

哪怕他措辞激烈让其整改,下面都还是应付了事。

无论大事小事,没有各部司抽调几个人,来个专门的小组下去,就别想把地方的被子揭开。

以如今这交通与信件传递条件,想处置湖广地方,当然更难。

但这派人下去之后,另外两方没了动静,宫里的人干脆被这种屈辱的手段赶了回来。

只怕是这水深不可测。

“孙一正……”

朱翊钧默默再拉了个清单,心中却有些无奈。

这恐怕不是孙一正一个人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区区顺天府尹能罩得住的事,其中牵涉必然不止于他。

从中枢的靠山,到从布政司,到地方州府,士族豪强,结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

现在叫糜烂一方,前世,他管这叫塌方。

处置孙一正,还有十个百个,于事无补。

想要澄清吏治,不能捉襟见肘,还是要从顶层设计上入手,大明朝的**,实在太严重了——矿山这样私开,过不了几年,就遍地是私蓄兵甲之辈。

但,无论是官吏选拔,还是扫除积弊,都要吏部配合才行。

朱翊钧按着眉心沉思,叹了口气。

吏部在高拱手里,即便他愿意跟高拱共谋此事,高拱也不会让他染指。

这事还是得着落在高仪身上。

等到他登基后,必然要高拱致仕,届时,可以让张居正任首辅,高仪掌吏部事。

自己这些时日攻略高仪,颇有成效,再给他些时日,自己就能躲在幕后,对其施加影响。

还有近日闹得不可开交,一眼便是张居正主张的考成法,也未必不是个契机。

就是以他的眼光来看,还是太过粗糙,简直是虎狼猛药。

自己要不要插手?该怎么插手?

若能借此插手人事,又能像张居正表明他支持新政的态度,也未尝不可。

就是,还需注意手段才是。

“殿下,该去文华殿了,今天是百官劝进的日子。”张宏轻轻唤了他一声。

朱翊钧醒悟。

他抬头看着天色,点了点头。

刚一出殿门,蒋克谦就迎了上来,跟在身后。

这是朱希忠开的后门,很自然地就能让蒋克谦,能随时侍卫皇太子身旁。

哪怕他之后移宫乾清宫,这些人仍然会随侍左右。

蒋克谦才能不算出众,但也颇有长处。

寡言少语,雷厉风行,这几日做事上心,交代的事也没出什么纰漏。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不由夸了一句“事情办的不错。”

昨天下午,他去两宫问安的时候,李贵妃就一个劲夸他长大了,明事理了,让她欣慰。

想来是没少在勋贵命妇们面前长脸。

加上日讲上他有意表现聪慧仁厚,天真纯孝的一面,博得不少日讲官的盛赞,就连高仪都忍不住夸了几句。

使得某些士大夫情节深重的朝官,看他的眼神,也逐渐敬服了起来,私下都在感慨他有明君之相。

这内外一起使劲,他在舆论场上,已经获得了不少声望。

虽说看着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无形的影响之大,只能心照不宣。

等再发酵些时日,效果会更加明显。

届时,他就不再是那个情状顽劣,心性不堪的皇太子了,他可以成功将自己与过去的那个朱翊钧割裂开来。

再不是冯保可以使绊子,李贵妃可以强按头写罪己诏,高拱可以随意贬损的朱翊钧了。

甚至于,哪怕他掀桌,也会多出来那么一些个卫道士,为他杀身成仁。

礼制,就是权,声望,就是势。

不急,慢慢来,他还有时间。

接下来,还是得继续对李贵妃施加影响,同时拿下高仪,慢慢渗透人事任免。

能做的事,就多了。

蒋克谦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他只是坚定地抱着大腿“为君分忧,分内之事,微臣不敢居功。”

朱翊钧问道“本宫的几位肱股之臣,最近有什么动作吗?”

眼见他还有四天就要登基了,这些人的动作应该越发频繁才对。

最好是能提前洞察,否则届时来不及插手,莫名被当头棒喝,那才是不妙。

蒋克谦低着头“正要跟殿下禀明此事。”

“高阁老几乎不出户,也无访客上门。昨日倒是出门找了几家书画店,似乎是装裱殿下送的字帖。”

高仪当真是个蛤蟆性子,戳一下跳一下。

都做到内阁辅臣这个位置上了,没人戳他,都还根本懒得动弹。

蒋克谦继续道“张阁老近日,多与尚书吕调阳,仓场总督王世和,私下来往。”

朱翊钧走前前面,留了个心神仔细听着。

张居正来往的,都是新党之人,暂时也看不出有什么动作的征兆。

“至于元辅,倒是来往官员颇多,有言官韩楫、宋之韩……”

朱翊钧挥了挥手打断他“门生就不必说了,说重点。”

蒋克谦忙道“是,殿下。”

“还有吏部侍郎张四维,兵部尚书杨博也暗中上门拜访过。”

“两广总督殷正茂的儿子,昨日也上过门。”

“还有些不明身份的人,臣派人缀过一两个,应该南直隶来的家奴传信。”

“此外台谏葛守礼、户部张守直等九卿,也有家奴传信。”

朱翊钧面色凝重。

前几日高拱明目张胆地,将李贵妃令旨顶了回去,他就起了警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