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丁吕生隙(2 / 2)

曹性、宋宪等将领亦是人人带伤,麾下部众折损大半。

可还未等吕布找丁原算账,鲜卑人又乘胜进军,攻打雁门郡。

“使君,贼军来势汹汹,在下请求出战!”

府内,一身儒服的吕布双手抱拳,单膝下跪请命。

为了击退鲜卑人,他选择了暂时忍耐。

“奉先,汝身为主簿无掌军之权,此事你该知晓。”

丁原坐在主位上,神色自若,似乎并没有因为刚打了败仗而慌乱。

“使君,眼下情势危急,若不出战,雁门迟早落入鲜卑人之手。”

吕布有些急了,他的家乡五原郡,早就被鲜卑人占领了。

“在下愿立军令状,若不能退敌,提头来见!”

要是雁门在丢,自己真是枉为汉人。

“哈哈哈,奉先啊。”丁原轻笑一声,语气轻浮的说:“实话与你说罢,我已经下了令,暂时退守太原。”

“晋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以在那里寻机破敌,待日后再来收复雁门。”

“我军刚刚大败,士气低落,不可再战,待养精蓄锐之后,鲜卑必破!”

丁原的脸上露出一副尽在掌握的神情。

“使君,我大汉疆土岂可落入胡人之手,国土丢失,是我等的耻辱!”吕布再次恳求。

他突然想起昔日张懿说过的话,纵然身死,也决不能丢弃一寸国土。

可现在这个新刺史,竟然要放弃整个雁门。

丁原自然不知吕布心中所想,他只觉得雁门的环境比之河内郡要相差太多。

要是在以前,自己是绝对瞧不上河内的,可经过对比,才发现河内郡是多么的繁荣。

像雁门郡这等苦寒之地,不该是他留的地方。

“奉先,你先下去吧,赶紧收拾行装,明日便要出发。”

他随意的摆了摆手,起身走入后堂。

吕布无奈,只得先行退下,回家收拾行囊,准备带着妻女离开。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觉得愤怒。

丁原自到了晋阳后,又觉得晋阳并不安全,反而又想着自己的大本营河内郡而去。

最终,整个并州军囤聚于河内,致使雁门等地大量胡人入侵。

如五原、朔方等郡一样,鲜卑人开始在当地聚集,有了长期居住的打算。

自此太原以外的汉土皆失。

而吕布与丁原日生间隙,虽表面如常,心中却愈发不满。

相较于并州的千疮百孔,冀州却散发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机。

邺城。

作为张宁的大本营,也是着重发展的第一要地。

历史的袁绍与曹操,都曾经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

但见城内,街道井然有序,宅院错落有致,各种商贩来往吆喝,人声鼎沸,好一片繁荣的景象。

而且在邺城的周围,还有不少民工在挖掘黄土,似乎要进行一番扩建。

其实这正是张宁收拢流民的法子之一。

如今黄巾义军仁义之名广播四海,百姓无不闻名而至。

对于这些百姓的安置,张宁也是苦恼了好一阵时间。

虽然通过打世家豪强,得到了大量的土地。

可总不能所有人都去种地吧。

还有住房的问题也得解决。

因此,扩建房舍就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不制造豆腐渣工程,张宁特意让黑风山的工匠下山。

一面从太行山运无烟煤,通过新建的作坊来生产各种所需的建筑材料。

比如烧窑的、炼玻璃的……

这一切都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以及海量的人力物力。

冀州百姓的就业市场,暂时是不用发愁了。

百姓们只要肯动弹,便不会像曾经一样饿死冻死。

更不消说有大量的商贾入驻冀州,为了节省关税,许多商人都从冀州管道经过。

若是需要人力,便从当地百姓雇佣。

人们的日子得到了空前的改善。

黄天大旗树立在了更多人的心中。

黄天阁里,张宁正襟危坐,一手拿着竹简轻轻在案上磕着,看向黄炳轻声询问。

“黄主簿,前些日子张合大帅抄家清河崔氏,所得土地,粮草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