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孚的坚持,让周启云的笑容凝固了,而两人的交流,也被办公室中的其他编辑注意到了,有些闲着的好奇的编辑,甚至也过来围观。
实际上这年头新人作家亲自来编辑部投稿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大多数报刊杂志,都会在上面刊登自己的收稿地址,接受邮寄的稿件。
“老周,要不你就看一下呗。”一位名叫杜书桓的年轻编辑忍不住说道。
杜书桓是负责《姑苏晚报》时评、社会新闻版块的主编,颇为有才,据说背景也比较深厚,在上面的书局中有人,是让他下来历练的,所以他虽然年纪轻,但在整个编辑部说话却颇有分量。
周启云冷哼一声,终于翻看起稿件,但是他心态已经炸裂,只是草草阅读,一目十行,根本没有品味出王德孚作品的文字之美,也没有被那些H描写吸引,却反而以此而下定论,认为这就是一部“粗鄙之作”。
“这部作品达不到我们报纸的要求,而且我们报纸也是正规的大报,不是小报,你的作品过线了。”周启云无比严肃地说道。
饶是王德孚自认为他的脾气很好,也被搞得十分不爽,他的这部作品,论起H描写的尺度,还不如现在《姑苏晚报》上连载的那些半白不白的古风H文,结果这主编居然反过来说他的作品过线,真是岂有此理!
在周启云这样说的时候,杜书桓却忍不住拿过稿件,仔细看了起来,结果竟然一下子就看了进去,还被开篇中甩出的《再别康桥》镇住——“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多好的现代诗啊!朗读起来多朗朗上口!
当代诗坛,能写出这样现代诗的诗人,也没有多少吧?
杜书桓差点喊出“好诗好诗”,就凭这样一首诗,就能看出这位作者那深厚的文学底蕴,结果这周启云居然直接拒稿,难怪这苏州的文坛几乎是一潭死水,有点才华的作者,都去距离苏州不远的魔都混了,实在是这边的文学编辑,素质堪忧啊!
然而杜书桓却没法越俎代庖地替周启云接纳王德孚的稿件,实际上他在心中还觉得,《姑苏晚报》这样的平台,配不上对方的这部作品!
《姑苏晚报》的稿费也不高,新人作者估计只能拿千字半块银元的价格,虽然相当于后世的千字50元,但要知道,魔都普通的民办杂志,最低都是千字1银元起,帝都的官办杂志、文学期刊,甚至千字3银元起。
杜书桓心中一动,望着王德孚这个年轻大学生那帅气逼人的脸,不由回想起了自己那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不过他肯定没有对方有才,动了爱才之心的他,决定帮这个年轻人一把,也算是结个善缘。
现在这个年轻人就这么有才,未来肯定可以在华夏文坛,搅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