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并不是贾府的家生奴才,他是荣国府管家赖大十年前新买的家奴。十年前赵嬷嬷的老主子坏了事,满府的罪奴都要发卖,赖大家见她模样端正本份,还抱个未出襁褓的娃娃,便买了他做贾琮的奶娘。赵嬷嬷的男人前几年死了,她和独生子郭志贵,住在荣国府后街一间平房中,这附近住了不少宁荣两府家生奴的眷属。一大早赵嬷嬷就打发儿子将贾琮写的对联贴上。写对联的水染红硝纸是赵嬷嬷特意买的,这种纸朱红色,是种低价劣纸,普通小民通常买来写对联,仔细闻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对联上写着:春到堂前增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对联上的字温润朗逸,秀挺空灵,风姿卓绝,让人一见平添惊艳触目之感。对联贴上没多久,凡是路过那门前的,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的,都会忍不住看上几眼。但有一个路过的中年文士,却在对联前站住了脚,久久不肯离去,脸上都是惊骇动容的神色。……尴狭的小院里,贾琮看着脸色有些苍白的芷芍,问道:“可是没要到月例银子。”芷芍默默不语,过了半晌才期期艾艾的说道:“王善保家的说,大老爷不再让三爷念书了。”说完芷芍偷偷瞄了贾琮一眼,见他并没露出半丝委屈,神情淡然,看不出半丝喜怒。自从贾琮养伤以来,芷芍就发现他突然用功了,把屋子里能找到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屋里除了一些启蒙之物,就是几本残缺的四书。贾琮一向没什么余钱,买不起其他的杂书,而受伤之前,他对读书的态度是不热衷也不讨厌。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只有读书一途可走,但他天资普通,至于能否读书有成,另当别论。如今挨了一顿毒打,突然对读书孜孜不倦起来,芷芍还很是高兴了一番。“没拿到就没拿到罢,在院子里总不会饿死咋们,读书的事我自己想法解决。”根据原身残存的记忆,以及贾琮对红楼记叙的了解,他对去贾族义学读书没太大兴趣。义学的座师是考了一辈子都没中举的贾代儒,不过是个酸腐拘泥老秀才。这個老儒生是这个森严冷漠大族造就的悲剧人物。早年丧父,中年丧子,一生苦读,一无所成。和他同样资质鲁钝的同宗晚辈贾政,与他的命运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因为贾代善临终前给皇帝上了本遗奏,读书稀烂的贾政就得了从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官位。虽然不算高官,却也是很多三甲进士苦熬一生,都难以却企及的京官高位。而出身偏支的贾代儒只能落魄的在家学中教书糊口。虽然他对唯一的孙子贾瑞严加管教,但无疑他的教育非常失败。贾瑞终究还是私德有亏,因淫窥凤姐儿,被凤辣子使计作践丧命。贾代儒是令人同情的,但这样性子僵化守旧的人,对经义有多少体悟机抒,实在没太大可能。不然他也不会考到胡子白了,也中不了一个举人。跟着这样的空蒙学究能读出什么东西,没找到名师之前,还不如自习研读。前世他是文史专业出身,对国学就有不浅的涉猎,在那个各类讲坛泛滥的时代,眼界和视角多少也积累了一些。虽然不能凭这些进学中试,但对经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立足之地却比今人高出许多。况且贾代儒对义学管理粗疏,甚至让他那个不靠谱的孙子贾瑞代管。义学早被一帮懒于读书的子弟搞得乌烟瘴气,后来浪荡子薛蟠也去义学,却是为了修龙阳之癖。这样混账的地方,不去也罢。但不想去义学读书,不代表他不想读书。读书是他如今翻身的唯一途径,如果不能再读书,就要继续在这东路院被人作践,等到十四五岁被名正言顺赶出贾府,自生自灭。他不想怎么苟且低贱的过完这一生。说不得要想一些法子,让自己能名正言顺的读书,贾赦夫妇如果执意要做绊脚石,大不了不动声色搬开就是。他转生而来,虽明面上碍于孝礼大义,对这两夫妇不会有半点忤逆,内心里可没什么父母情义,况且人家还一门心思的作践他。院子中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贾琮看到赵嬷嬷满脸笑意的走了进来。贾琮好奇问道:“看妈妈怎么高兴,可是遇到了什么喜事。”赵嬷嬷笑道:“可不喜事,哥儿好久没月例,养伤耗费又大,如今可解了饥荒。”说着拿出十两银锭放在案上,说道:“哥儿拿去使,要纸笔和好吃的尽管买去。”贾琮知道这锭银子快抵上赵嬷嬷半年的例钱,因被他连累,她的月例也常被邢夫人缺斤短两。好在他儿子在西府做车夫,那边不会短了月例,不然日子都难过下去。所以她自己绝拿不出怎么多银子,贾琮知道其中另有缘故。“要不多说读书人精贵,哥儿就写了一个对子,我才贴门上,多少人站在那里看哦。”“后来过去个老书生,看了那对子喜欢的不得了,一定要花十两银子买了。”贾琮和芷芍听了这话都傻了,就昨天写那十多个字,居然值十两银子。昨两人还因王善保家克扣每月二两的月例发闷气呢。“那老书生还说对子上的字是神品,从没见过怎么好的,还问是那位大家的墨宝呢。”“后来听说是荣国府的哥儿写,而且哥儿今年才十岁,打死他都不信,连说后生可畏。”赵嬷嬷笑的欢实,自己奶大的爷们有这等能为,她算露了一会子大脸了。贾琮心中迷惑,那老书生应该是个饱学之士,难道也看不出他临摹的是那家字体。前世他的外祖是江南最有名的裱画师。历来善裱者都能书善画,学养深厚,触类旁通,不然难成裱画名家。他的外祖就是这等人物,尤善书法,他自小就跟着外祖打下扎实的书**底。后来他在省博工作,意外接触到一本残缺的无名书帖。那书帖有楷行二体,远承二王,衣钵魏晋,还吸收诸多宋元名家精髓,已自成大家宗派。字体精美独绝,与宋元时期许多名震青史的书坛大家相比,竟然毫不逊色。能写出这等书法的人,本应赫赫有名,但因为那本书帖本身残缺,书写者已无法考据。只能从书帖纸张化验入手,得出书写者为元明两朝之人。红楼虽隐去了朝代纪年,但不外乎以明清两朝为背景,与无名书者生活的年代接近。凡是读书学子,进学做官,都需练就一笔好字,如此精美独绝的字体应广为人知。本以为这个时代的人,可能认得这字体出自何人。但那老书生只为对联是十龄童所书而惊讶,仿佛也不识那字是临摹那家。他心中略有触动,自从苏醒之后,他困居在这尴狭的破败小院中。外面的世界是何朝何代,与记忆中历史有多少偏差,他一无所知。要想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存,这些信息他必须知道。“如今有银子了,我身子没好利索,一时出不得门,明天妈妈帮我买些书和宣纸。”赵嬷嬷说道:“这事容易,文翰街上就有神京最大的书铺子,书和纸笔都有,去了就能给哥儿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