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这小子找到张履祥了,理应把大神请回南京见孤王啊!但一伙人跑去了福建,竟还在那边搞起研究了!?”
朱慈炯稍微觉得有些大无语,大概搞研究的人,都有些特立独行吧。
不过从吕勇的信中所言,他们不仅找到了红薯,就连玉米、土豆也都顺利的寻获了,甚至没费多大周折。
只是张大神正是听到他谈及新作物,又得知他的经费非常充足,因此才兴致勃勃的和他一起去了福建一带实地考察研究。
找到新作物后,吕勇恨不得插翅飞回南京,但张大神坚持留在当地。
他说要实际看看农户从育苗到种植、施肥、防虫防病到收获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不足,如此才能指导全面种植。
大神不走,吕勇自然不可能单独离去,只能老老实实的留下,整日陪着大神及其弟子们四处查看农田、访问农户,日复一日记录着一切。
按照他的说法,张大神在今年年底前就会把三种作物的特性弄清楚,并形成指导种植的方略,届时就会返回南京。
朱慈炯略微思索片刻,觉得倒也不急于一时,毕竟真正迫切需要这些作物的是残破的北方大地。
整个华夏北方,正在经历小冰河期的末尾时期,气候寒冷且干旱,麦子高粱等传统农作物难以收获。
只有红薯、土豆这样的作物,才能在北方大地存活且收获高产,为垂死挣扎的百姓提供一口吃食。
此时的江南省、浙江等南方诸省,稻麦种植的产量还能养活百姓和朝廷,还没到迫在眉睫的时候。
当然了,等到张大神及弟子们过来,还是要请他们在培育良种、施肥、防虫防病等方面加强研究的。
现在每亩地两百七八十斤的产量,朱慈炯觉得实在有些寒碜了,毕竟后世动辄都是一千多斤啊。
他不止一次的幻想着,某一日大明稻麦的产量能搞到四五百斤,百姓们愁着粮食怎样都吃不完,那还是何等美好的胜景!
“急不得啊,农业增产是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坚持的,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要给农学家们足够时间和支持才行。”
“万琪啊,你安排一队人手,按照此信上的地址,前去福建协助吕勇保护农学家们,勿令他们有任何意外。”
朱慈炯向新任亲卫队长,下达了命令,这些农学家都是大宝贝,必须保护好。
他想了想后,再度补充了道:“再让他们带去经费白银五千两,让吕勇不要吝啬钱财,务必照顾好张大神等人!”
张万琪认真记下命令,行礼后就悄然下去安排了,非常干练和高效。
一直牵肠挂肚的农业之事有了着落,朱慈炯可谓“龙颜大悦”,认真设想着花费一两年时间准备,待到将来收服北方各省,把新作物快速推广该来,就能很快让百姓生活改善以稳定地上了。
农事改良有了希望,朱慈炯的心神也放松了许多,开始琢磨起湖北战场之事来。
……
此时的湖北战场形势,总体可谓是喜忧参半,而且整个战场的兵力布置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在大战的初始阶段,大明两个师兵力和夔东十三家的兵力布置泾渭分明,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防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