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末日疯狂,暴露(求订阅!)(1 / 2)

1987我的年代 三月麻竹 1938 字 1个月前

李恒找到缺心眼,问:“你志愿表呢,在哪?给我看看。”

张志勇甩甩手:“老夫交了。”

李恒问:“就交了,你填的哪?”

张志勇说:“京城林业大学。”

李恒问:“第二志愿是哪?”

张志勇歪歪嘴,“不用问了,我按照你的模式填的,第二志愿当然是羊城叻。”

李恒无语,这货还真是有点死心眼。

不过细细一想,以老勇三次模拟考试在全校210名左右的成绩看,京城林业大学还是有几分希望的。

毕竟204班荟聚的是全市尖子生,就算这二愣子在班上垫底,在学校属于中上游。但好歹也比下面县城的一般高中尖子生是要强一点的啊。

当然了,这也只能把范围限制在“一般”,像回县一中的顶尖牛人那也是清华北大的料,不是缺心眼能比的。

邹爱明很有默契,也填了人民大学。

当邹爱明和柳黎互相知道对方填报的志愿时,两人眼里都是莫可名状的火花。

邹爱明哼哼两声,故意阴恻恻地说:“柳黎是吧,看来咱们大学注定是要来一场肌肉力量赛了。”

柳黎倒是看得开,怏怏地接腔:“咱们俩先考上再说吧,要是考不上,到时候连影子都看不到一个,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邹爱明听完好久没说话,尔后伤感地说:“倒也是,以我们俩的成绩,还真的要咬咬牙再冲刺一把了。”

李恒在旁边宽慰道:“其实还好,以你们的成绩,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好歹也是文科前15名,要是连人大都没希望填了,那是个卵子重点学校重点班啊。

刘业江不知道是倔?还是上头了拉不下脸面?真他妈的填了北大。

王琦老师看完志愿,当即把这傻子叫到办公室,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问候。

但刘业江根本不听劝啊,死活要填北大哇。

搞得班主任没办法了,被气得,先是把他大骂一顿,然后叫来了学校领导,还亲自跑他家里,把他父母请来。

闹了两天,最后还是她妈妈哭着喊着哀求下,才改了志愿,改填人民大学。

王琦老师又郁闷了,咋班上有四个尖子生填报人大,人大这么吃香?

得知这消息,邹爱明和柳黎更是像吃了屎一样难受。

邹爱明甚至还咬牙切齿地说:“柳黎,要不等周末放假休息,我们蒙脸把这傻**的腿跟挑了吧,太他妈的烦躁了,想起到大学还要看到这坨狗屎,我吃饭都不香了。”

柳黎吧唧嘴,“确实是烦,可这是犯罪。”

没有意外,王琦老师一一把陈丽珺、柳黎、邹爱明和刘业江叫进了办公室,想劝其中一两人改志愿。

比如改复旦啊。

比如沪市交通大学啊。

都是可以的嘛,档次不比人大差嘛。

结果柳黎、邹爱明和刘业江三人杠上了,谁也不服谁,坚持填人大。

陈丽珺更是不愿意改,她心仪人大很久了,一直是以这个学校为奋斗目标的。

见状,王琦老师大手一挥,示意他们滚回班上去,快要高考了,他也不想在最后时刻破坏了学生的心境,这样得不偿失。

旁观全程的205班班主任杨老师哈哈大笑,像往常那样奚落王琦:

“老王,还是你这纪律没抓严,你看看你们班,李恒喜欢宋妤,追随考北大。

现在又闹出三龙戏凤,成什么体统,简直是道德败坏嘛。”

王琦老师本想吸烟的,闻言停止了手上动作:“李恒真和宋妤在谈处对象?”

杨老师摇头:“这我也不敢判断,不好胡说,我只是刚才跟你们班语文老师聊起才听到一二。”

语文老师就是教导主任。

王琦老师沉思一会,说:“你回你自己办公室去,我要找李恒谈话。”

杨老师赖皮不走了,“你谈你的,我又不耽误事,让我看看热闹,这场景可不多见。”

王琦知晓他性子,见赶不走后就不再废话,走去教室门口,先是死亡凝视一圈教室众人,直到大家噤若寒暄打冷颤时,才满意地朝李恒喊:

“李恒,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李恒正在温习高二下学期历史,闻言想了想,想到了缺心眼那一声嚎。

于是写张纸条给同桌:我要是死了,请替我收尸。

写完,把纸条悄悄放宋妤正打开的课本上,起身进了九千岁办公室。

宋妤读完纸条,瞬间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也猜到班主任找他估计是为了自己的事。

“老师,老师。”

李恒礼貌地向两位老师打招呼。

王琦指着旁边一空椅说:“把门关上,过来坐。”

关上门,李恒没客气,坐在了对面藤椅上,然后淡然地接受两位老师审视。

王琦老师继续点燃刚才的烟,一口接一口吸着,烟雾缭绕,可眼睛却一直落在李恒身上。

这是九千岁的惯用伎俩。

先不跟你搭话,用这种沉默压抑的的方式施威,然后确保接下来的谈话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倒是205班杨老师没沉住气,打量他一番道:“老王,还别讲,你们班真是人才辈出啊。

李恒这小家伙比以前更凝练了,气质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是不是我错觉?”

王琦老师用小指撇撇烟灰,“应该没错,气质确实更好了,要不然这学期还没过完,我就截获了7封情书呢。”

李恒:“.”

又吸一口烟,王琦老师问:“晓得我为什么喊你来么?”

李恒摇头。

王琦问:“最近有没有女生向你示好?”

李恒依旧摇头。

李恒再问:“那你有没有向其她女生示好?”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