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 mAx的教训历历在目,单凭模拟,缺乏充分理论支撑,最终可能酿成大错。以前研发歼-7改型时,尽管系统建议通过风洞测试来验证,但由于现实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那时,许宁使用了一个双椭球模型来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毕竟那仅是个研究作业,并非实际产品。
然而这次不同。没有系统的支持,也没有现成的性能基准可供参考。
更麻烦的是,这次的研发是为了直接与富士电机竞争。
特别是,在对初版叶片做了弯曲调整之后,所需的仿真技术也随之改变,使得预测性能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下,客户感到不安,连研发师本人也难以确定究竟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看来必须找到地方进行实验才行。”他这样想着,将第二版研发保存下来。
这时,夜幕早已降临,时间显示快到机房关闭的时间了。
“明天得找杜院士帮忙,看看能否安排个实验场地。”许宁伸展了一下身体,开始整理桌面。
幸好午餐吃得还算满意,否则此刻肯定饥肠辘辘。
在这个年代,深夜外出并不安全;为了保障组员的安全,学院夜间会实行封闭管理。
许宁口袋里虽然有800块钱,但在那个偏僻的地方,他连一家餐馆都找不着,只好空着肚子过夜。
第二天清晨,许宁匆匆洗了把脸,就背着电脑直奔杜亦熵教授的办公室。
“哟,小许,这么早就来了?”杜教授见到许宁有些惊讶,手里还拿着刚准备拨打的电话。
“杜导师好!”许宁熟络地打招呼,并且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杜教授身旁。
“你怎么知道我已经看完你的论文了?”杜教授一边整理手边的资料,一边抽出许宁的论文。
“其实……”许宁挠了挠头。
“你的论文写得相当不错,几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杜教授接着说:“不过,如果把我的名字加进去,好像不太合适。”
“杜导师,您太谦虚了。”
“你觉得我会在意一个第五作者的位置吗?”杜教授打断了他。
“那您当通讯作者如何?”许宁提议。
杜教授伸手拿起桌上的三角尺,似乎在思考什么。
“哈哈,我开玩笑的,别当真!”许宁连忙摆手。
“既然如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写你的名字吧。这样,如果有同行对这篇论文感兴趣,可以直接找到你。”
杜教授整理着手中的稿件说道:“如果你想快点发表,可以考虑我们学院与华夏航空学会合办的航空学报》。”
“不过,仅仅发表在校刊上可能显得不够分量。如果你愿意再花点功夫打磨,这篇论文甚至可以直接投稿给航空航天科学进展》,这可是行业内的顶尖杂志。”杜教授补充道。
显然他对许宁的工作评价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