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学究张大嘴,呆呆地看着前面大汗淋漓拉着人力车的秦九章,震惊地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此时。
车已拉到北大红楼门口。
秦九章稳健地放下车把。
阳光洒在旁边崭新宏伟的红楼上,熠熠生辉。
老学究扶着车厢下了车,继续问道:“你竟然知道欧·亨利,甚至能说出这篇文章的名字!”
“略知一二。”秦九章笑了笑。
如果说得通俗一点,《贤人的礼物》的现代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琪的礼物》。
上过中学课本的文章!
不过这里面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30年代时,民国的译者犯了错误。
欧·亨利原文的名字叫做《The&bp;ft&bp;of&bp;the&bp;Ma》。
民国译者把“ma”音译成了“麦琪”。
包括秦九章在内,估计很多学生都以为文中的女主人公叫做“麦琪”,但一看文章发现并不是,女主人公叫做德拉,她的丈夫叫做吉姆。
那么麦琪是谁?
麦琪就是“贤人”。
实际上,Ma指的是耶稣降生时,来朝拜耶稣的三位东方的智者,他们为小耶稣送上了最珍贵的礼物。
这三人被翻译为“东方三博士”、或“三贤者”。
所以ma这个词还是复数形式,它的单数形式为Mau,波斯语中“占星术士”的意思。
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熟悉?
没错,因为这些人神秘莫测,被认为会“魔法”,所以&bp;ma还衍生出一个很常见的词——mac(神奇的)。
至于欧·亨利的传世名作《麦琪的礼物》,某种意义上是个宗教故事。
耶稣的诞辰是圣诞节,所以文章还可以翻译为“圣诞的礼物”。
欧·亨利提笔写作时,最初的构想是个不折不扣的圣诞故事。
故事梗概很简单,说的是德拉和吉姆,一对二十出头的年轻夫妻,一个为家庭生活奔波,一个为柴米油盐发愁,但紧巴巴的生活并没有减少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圣诞节前一天,杰姆卖掉了金表,换来了德拉心心念念的发梳;而德拉卖掉了金色的长发,换来配得上丈夫金表的表链。
故事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并进行了升华:
两人为彼此准备的珍贵礼物最后都变成了无用之物,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
这篇文章就此超越宗教范畴,变得家喻户晓。
秦九章对中学课本上的文章熟悉程度就不用多说了,他拿起报纸,很流利地读了起来:
“Oe&bp;dollar&bp;ad&bp;eht-eve&bp;cet.&bp;That&bp;wa&bp;all……”
只读了两句,老学究就打断了秦九章:“我的天!你真的认识!而且口音如此标准,比之英文系教师也不遑多让。”
“略知……”
“小兄弟!”老学究再次打断秦九章,“你就不要再说略知一二了!我听了脸上都有点挂不住。这样,报纸你拿好,今天我还有会议参加,你下周再在这里等我,可以吗?”
“没问题,”秦九章耸耸肩,“忘了询问,先生贵姓?”
“我姓曹,是北大的一名中文系教师,”老学究说,口气不再只是礼貌,似乎带上了一分尊重,“怎么称呼小兄弟?”
“我叫秦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