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送你大冬瓜(1 / 2)

“王三叔!”苏樱来到粉条厂,王三郎几人正在捣蕨根。

连着几个月的不懈挖掘,附近一片的葛根差不多挖没了,再要挖得等到秋天,新的葛根长出来。

现在是春天,漫山遍野长出蕨根嫩茎,妇人们挖蕨根时,顺便摘了不少嫩茎。

现在粉条厂都是蕨根粉,偶尔有点儿蒟蒻粉。

采摘回来的蕨根嫩茎洗净焯水,可凉拌、炒食,亦可晾晒干做菜干,烧肉、炖汤、红烧皆可。

“何事?”王三郎停下手中活儿,“阿樱,咱们这粉条厂怕是做不长久。”

“谁说的?”苏樱问。

“再是十万大山,咱们能采挖的只有村子周边,深山是不敢去的。

一年就一季,咱们不可能无休止采挖,总要给它生长时间,就是种植,也要花两三年。”

王三郎看着越来越少的产量发愁。

“能做粉条的东西多了,还有其他作物,待蕨根挖完,正好切换,制新粉条。”苏樱回道。

“还、还有别的作物能做粉条?”王三郎愁眉舒展,忙问道,“啥?”

“绿豆!”苏樱笑道。

“真的?太好了!”王三郎欢喜道。

“村里边边角角种了不少绿豆、黄豆,有几家按你说的轮种养地,不老少,这下又能忙一阵。”

苏樱笑笑,这点儿哪够,还要麻烦杂货铺大量进黄豆、绿豆,黄豆榨油,绿豆制粉丝。

这两种豆类,全身是宝,充分利用,一点儿不浪费,到时还有豆制品系列出品。

到秋季又是茶油接上

以后主打绿豆粉丝、黄豆油、茶油等精品。

蕨根、葛根、蒟蒻粉条当时是村里穷,只能靠这些起家。

通过普及,让更多穷人有钱挣,饥荒时有救命粮。

(在此插一句,致敬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是他自费研究魔芋,走遍祖国山川角落,向贫困山区的农民推广普及魔芋种植,最终患癌去世。)

“哎呀,阿樱,你这么一说,我、我突然不慌了!呵呵!”王三郎傻笑。

其他劳作的汉子、妇人喜出望外,恨不能黄豆、绿豆立马熟了。

“放心,创业初期艰难,最苦最累,咱们慢慢改进设备,尽量减轻劳动强度。”苏樱看着简陋的作坊,觉得太落后。

“不累、不累!”大家齐声道,只要每天有进项、吃饱饭,这点儿累算啥。

“阿樱,你刚才要说啥?”好半天王三郎才想起。

“你和郑四叔你们做这个算盘要多久?”苏樱拿出图纸。

“这用来作甚?”不是每个人都如杨春华见过。

“取代算筹计算,我刚才听算筹课,计算太慢,不如用算盘。

这玩意钦天监推算历法、天时的,咱们用来算账,比算筹快捷、方便。”苏樱借用杨春华的话。

“这法子巧妙!”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用啥材质?”王三郎与郑四郎几个木匠琢磨着。

最不好弄的是算盘珠子,要搓圆,中间还要钻孔,一架算盘要119颗珠子。

“木质、竹质、石质、铁质皆可,看你们怎么方便制作。”苏樱无所谓,能用就行。

“要多少?”王三郎又问。

“呃,村学共有六十三个孩子,加上几位先生,嗯,做七十五架吧?”苏樱算了算道。

还要给胡夫人、父亲、三叔各送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