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华若是放弃建州,那么建州数十万百姓,必将成为晋**队刀下的亡魂。
“大王,我们不能不管都城啊,那里可是有十万百姓,还有众位大臣的家眷。”
大殿内文武百官,全都面色忧愁。
大家悄悄的讨论这事情,时不时看一眼自家的大王,都在等待燕华做出决定。
终于有人不想再等,站出队列,拱手开口
“大王,臣力主回京都,只要京都不丢失,我们齐国就不算亡。”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紧接着就会有第二个。
很快又有大臣站出来,大声开口,“大王臣也建议,立刻回师京都。”
“只要大军回到京都,京都一定能守住。”
“臣也建议。”
“臣附议。”
“大王,末将愿领五千精兵先行一步,必定杀得东匈奴屁滚尿流,为大军撕开一条口子,顺利进城。”
燕华眉头紧皱,看似低头沉思,实则眼角余光,已经将大殿内每一个臣子的神态都看在眼中。
文武百官几乎全都希望回援京都。
这一点和燕华想象的差不多。
百官的家眷都在都城里面,他们自然要选择回去。
哪里又管得上建州的老百姓呢?
燕华不一样,他是齐王。
是整个齐国的领袖。
齐国所有的百姓都是燕华的子民。
正是基于这一点,燕华才久久难以下定决心。
“若是班师,建州怎么办?”
燕华终于开口。
一句话直接将大殿所有人问沉默。
百官都不是酒囊饭袋,谁都清楚,大军一旦离开建州,晋国的军队必将如猛虎下山般扑过来。
届时建州定会生灵涂炭。
可对于百官来说,与其让自己的家眷受到东匈奴人的羞辱和屠戮,不如舍弃建州百姓。
而且保住了京都,名义上也就保住了齐国,然后还有翻盘的可能。
燕华的目光看向众人,眉头轻轻一皱。
“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
就在此时,一名小将突然站出队列,神态严肃,“大王,末将愿率五千精兵,留守建州,为大王去除后顾之忧。”
不少人都把目光看向说话之人。
一时之间,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些许轻蔑之色。
说话的将领,只不过是不入流的小将。
甚至很多人都不清楚他的名字。
这种人仅凭五千士兵,能守得住建州?
但眼下,百官确实是内心高兴的。
这名小将让他们看到了,劝诫齐王回京都的希望。
“大王臣认为此法可行。”
“大王臣也认为此办法可以。”
“臣附议。”
燕华内心轻叹一口气。
燕华一直在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
只要有人愿意扛下防守建州这个活,燕华的内心多多少少就有了底气。
“本王问你,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以何种方式成为的将军?”
拿魄耳心中露出些许激动,大王竟然主动问他话。
来到齐国草堂已经半年时间,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大王和自己说话。
“回禀大王,我叫拿魄耳,东匈奴人,去年年底京城比试中,夺得第九名,成为的偏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