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他真的变了吗?
林三丫疑惑不已,不知不觉就跟着弟弟到了挖茯苓的地方。
这地儿她以前倒是常来。
现在这里的树枝少了,捡柴火也捡不了多了,村里人也渐渐来得少了。
林蘅将自己遮掩的痕迹扒拉开,让他爹和三丫接着在这处挖,要小心些,不能挖破了茯苓。
自己则又去另外几处木桩下查探,看看从哪里开挖比较合适。
父子三人挖了足有一个多时辰。
眼看竹筐都装满了,那茯苓还没挖完。
林蘅也吃惊了,这里莫不是个宝地,眼前这么些茯苓,最起码得有四五百斤了。
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指挥林来堂先背了一大竹筐回去,还在上面盖好松毛。
这样运了四趟,才将这里的茯苓全部运回去。
至于后面挖出来的越来越小,林蘅考虑着让它们再长长,就让林来堂将去别地刨了新土将这里的土坑填平。
又用松毛和树枝简单遮盖。
父子三人这才回家去。
一家人便又回去忙着炮制茯苓去了。
次日一早,天蒙蒙亮,林蘅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来堂啊,今日你去县里是吗?”里正爷爷的儿子李有田赶着牛车在门口打招呼。
“不……今日,今日是大珩去……娘说怕他以后有个好歹,想让县里的大夫再复诊一下。”
回想起吴老太下地前交代的话,林来堂又补充说道:“家里寻了些药草,顺便让他去县里找大夫看看能不能卖几个钱。”
林来堂一番话说的磕磕绊绊,李有田也听明白了其中的意味。
大珩身子骨还没好呢,还得去县里看正经大夫去!家里没钱了,要卖草药贴补家用。
李有田自动脑补了林家最近的悲惨日子。
见大侄子正背着一个大竹篓,他立刻跳下牛车,想帮他一把。
“来,叔给你放。”李有田掂了掂竹篓,吃惊道:“哟,大珩你行不行啊,这可不轻咧?等到了县城,我直接把你送到济世堂门口吧。”
林珩:……
男人不能说不行,虽然她是个换了芯子的男人。
为免让李有田查出异样,林珩没多说,笑着爬上牛车道:“那就多谢李叔了。”
李有田将竹篓放在他身旁,吆喝着赶路走了。
一路上,也有不少人上了牛车。
车上坐得满满当当的。
不一会儿,一个刚上车的妇人打量着林蘅的大背篓,想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能装那么大一篓子。
林蘅嘴角笑了笑,也侧着身子瞄了一眼她的竹筐。
那妇人顿时将自己的竹筐护在身下,生怕林蘅看出来她要去卖什么好东西。
牛车不紧不慢走着。
日头斜斜地挂在天边的时候,一行人终于到了北山县城。
街上人群来来往往,都是灰扑扑的衣服,有挑着柴火准备送去集市叫卖的农人,也有走街串巷挑着担子的货郎,还有各种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吵嚷声,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偶尔一辆马车经过,街上行人纷纷避让,李有田也赶着牛车侧过去身子。
林蘅前世也逛过古镇,但这么真实的画面,还是头一回见。
只是街上也有很多不甚美好的画面,几个小乞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瑟缩在路边。
还有妇人一边忙着收拾手上的东西,一边骂着不听话的孩子。
李有田轻车熟路将他放在济世堂门口,就拉着他的胳膊叮嘱道:“大珩啊,要是药铺不收。你再等叔一会儿,叔送完人带你去别的药铺子卖去。
咱们多跑几家也行的,你小孩子家家的,莫要心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