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造价昂贵(2 / 2)

“既是如此,若有轰天雷炮辅之,战局可定!”一旁的国师插口道。

国君闻言,顿时大喜,询问方选能否提供一些火炮和弹药,他会调拨军费购买。

“君上开口了,那我奋威郡便是倾尽所有,也要多造一些送来。”方选说道,“只是如今产能有限,开战在即,需尽快提高产能才是。”

“如何提高?”国君询问。

方选见时机已到,于是开始提条件。

首先就是要铜和铁,这是制造大炮和火枪的主要材料。其次是硫磺和硝石,朝廷必须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二者的所有存货和产能都必须供给奋威郡。

大西国境内矿产不少,雍州郡和安南郡有铁矿,泾阳有赭石,温泉关产硫磺,北海郡和威武郡产铜。

举全国之力,短期时间造个几百门大炮不成问题。再将境内所有硫磺和硝石提供给方选,那火药的量也够用了。

“并无不可。”国君当即拍板答应下来,同时招来黄门官,拟了一份诏令,要求尽快传到相关衙门落实。

眼见时候不早,众人腹中都有些饥饿,国君为表恩宠,命人备了御膳送来,又取了些好酒,君臣共饮。

席间,方选发现国君愁眉不展,似乎有心事,于是出言询问:“国君可是有甚隐忧?”

“哎。”国君叹口气,“如今太后仍在西宫,却不知如何处置是好。”

众人闻言,也都是挠头,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不好随便提意见,所谓疏不间亲,万一哪句话说错,回头人家母子和好,第一个就拿你开刀。

“此乃国君家事,我等不好建言。”方选说道,“不过……太后乃是国君生母,乌鸦尚且反哺,何况君王乎?子不记母过,只要太后不干预政务,国君仍应尊其为后宫之主才是。”

“爱卿所言极是。”国君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机敏果断,知道方选的用意,让他孝敬太后,为天下做个表率。

“只是……”国君突然沉吟道,“今日得爱卿为寡人除去黄信,他日再有张信、李信之流,还则奈何?”

方选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国君担忧的是这个。

封建时代,外戚干政向来是对君权的极大威胁。这代国君除掉一个黄国舅,下一代又会有新的国舅,子子孙孙无穷匮。国君领教过外戚的厉害,所以才深感担忧。

“此事倒也不难解决。”方选笑道,“只是不知君上能否下定决心。”

“有何妙计?”国君忙问。

方选也不废话,说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定下制度,公卿世家之女不得为后,只要王后的娘家够弱,就很难干预朝政。同时再立一条规矩,无功者不受禄,对全国官员施行考核制度,没有一定的功劳,不得获封爵位和大夫以上的官职,这样可以避免了国君因为宠爱某个女子,而将她娘家人任命为高官的可能。

听了他的建议,国君一皱眉道:“此举倒是妙计,只怕朝中大臣会反对。”

方选的建议确实可以杜绝外戚干政,但如果真的实施这两条政令,无疑会触动大贵族的利益。

首先后宫是重要政治资源,过去都是各大公卿贵族的女子轮流上位,现在直接剥夺了她们成为王后的机会,贵族们怎肯答应。

其次是论功封爵制度,更是动摇贵族的生存根基。

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当官主要靠家族背景,明面上用的是察举制,通过举孝廉的方式选择人才,实际上就是贵族推举自家亲戚当官。成为官员后,不管做得如何,只要朝中有人,就能逐渐往上爬,当了大官再继续推举自己的亲戚朋友。

方选的这两条建议,无疑是往贵族的大动脉上砍,想要实施必然难上加难。

国君自然不傻,知道建议不错,但是很难落实。

“制度改革,非一朝一夕所能。”方选笑道,“君上尚且年轻,慢慢来便是。当务之急,乃是梳理朝政,历年黄贼独断专权,朝野皆有怨言,为今之计,应尽快消除疑毒才是。”

国君闻言,知道是自己太心急,于是点头表示认可方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