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拖拉机不是谁都能开的(1 / 2)

这是自己的家,不像县里的大院子,那里买的时候就已经是旧房子了,所以对于大院子李龙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布置。

但这个院子不同。从最开始打地基,一直到后面盖起来,这院子开建的每个步骤李龙都参与了。看着原本是一块平地,现在变成了自己的院子,即将成为自己重生以来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家,李龙兴奋并激动着,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房子的外墙和当下其他人家里一样,抹的墙泥,非常平整。李龙也没特立独行的搞什么二三十年后的那种建筑,或者干脆盖二层楼,他的资金基本上允许,但没有必要。

哪怕到了三四十年后,本村也没有盖二层楼的,最富的那一家子在没有被限制耕种的时候,曾经承包了附近乡村、团场的上万亩地,年纯收入上千万,但在农村家里住也还是平房,自己开的车也是普通的皮卡。

然后就因为粮食政策和地下水等问题,一半的地限制耕种,本乡所有的人都限制一半的地不能耕种,最后轮播。

靠着发财的日子就此没了。

李龙自然也不可能去对抗那些政策,毕竟本村的土地还是比较多的,哪怕限制耕种的时候,加入了合作社,每年保本分红也能有七八万,碰到涨价的时候,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

现在土地的承包还没开始,不过先期工作已经在进行,各小组村民代表已经在丈量地地。据李建国说,全村目前一共是两千六百亩地,村民有两百八十多人,分走的口粮田就是一千五百亩左右。剩下的一千一百亩地,二十亩算一份承包地,差不多就是五十多份。全村一共五十多户人家(去年有新加入的也有分家出来的),算起来基本上能够一家承包一份地。

当然,肯定有不承包的,也肯定有想多承包土地的。

而且据目前李龙得来的消息所说,土地的承包暂时是灵活年限,最长五年,但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五年都行,太长了承包费后面肯定有变化,变多变少谁也说不清,所以干脆就不设长限。

至于价格,是以竞价为主。目前村里村民代表在村主任的组织下正在给需要承包的土地进行编号,编好号之后,就要带着村里人一一去实地看,看完之后就要在村民大会上进行竞价承包,在四月耕种之前,这些工作都要完成。

目前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村里,或者乡还有其他的土地政策,比如如果想要开垦荒地,那么前三年免除农业税,也就是免交公粮,然后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可以长期承包,就是直接承包十五年这个最长年限。而价格也非常的低,几乎就是象征性的价格,毕竟现在是鼓励开垦的。

李龙隐约记得,在涨价之前,村里真正明确开荒种地的好像就两三家,其他的都只是在自己的地头地尾犁一点儿边角料,像李建国他们家一样地块处于大条田边上,那就可以在犁地的时候让拖拉机往外扩一下,这样基本上就能多上一两亩地。

当然,这种行为也比较低调,不要惹人眼红。

确定承包土地后需要交订金,交完之后承包费可以不全付,但得付一部分,免得土地承包了,到了农时又不种了,耽误一年,队里有损失。而后续的费用可以在第二年结,也可以每年结一部分,在土地承包年限到期之前结完。李龙就想着,反正是到期结完,那就尽量多承包一些土地吧,哪怕全种上小麦,以目前的情况,也是能保本的。当然也可以现在不承包那么多土地,要先试试打瓜种植的情况,要种的好的话,明年扩大产量,那么明年就可以去承包更多的地了。

重点是在九十年代末,到时长期承包土地的时候,需要多承包一些。

今年村民代表丈量土地的时候,许成军还过来问李龙能不能在近两天搞只羊,不然的话他就直接从队里那几群羊里抓一只给村民代表吃了。

李龙想着自己这边还忙,为一只羊跑一趟山里划不来,就让许成军直接从队里抓羊,而他还在自己的院子里折腾着。

现在院子里,门窗已经安好,里面的垃圾已经打扫干净,天气还不是很热,呆在里面有点阴冷,李龙干脆搞了几个炉子通到烟囱那里大火烧着,烘一烘房子,同时也是把温度升起来。

他、陶大强、杨永强、李俊山几个人头上戴着用报纸折的船形帽,正在清理墙上的泥点点子,砌墙的时候泥巴甩的到处都是,地面上的已经清理过,而且铺上了砖,墙上的还有一些,这些清理完,然后就是用报纸糊顶棚,这也算是个半技术活,李俊山不怎么会,但陶大强、李龙和杨永强都会。

他们清理完泥点子,陶大强把这些碎土块弄出去倒在院子里,几个人便开始扎顶棚的骨架。

这时候站在屋子里,抬头看到的是苇把子和木头,虽然都是新的,但看着总归不舒服。所以通常情况下,会用木条和芦苇杆扎出骨架方格钉在屋顶距离木头半米的地方,然后再用报纸糊在这些方格上形成顶棚。

至少这样看起来会舒服一些。

上一世李龙买电视还得几年,不知道有多少时间他躺在床上,时不时的就会看到报纸上的大标题,这些标题内容五八门,时事政治、新闻大事、人事任免、政策推广解读等等各方面的东西都有,虽然都是过期的,但躺着床上没有手机刷的时候,看着还有可能会津津有味,有些时候看大标题会觉得有趣,还可能站起来仰头去看详细的内容。

糊顶棚需要浆糊,梁月梅早就给煮好了,让李娟端着盆过来,然后再分成小盆。浆糊也不怕凉,李龙他们仰着头扎骨架会很累,半个小时就会休息一下。

“龙哥,拖拉机我开一下呗?”休息的时候,李龙在喝水,杨永强手痒痒,过来笑着问李龙。

这几天干活,其实李安国、陈兴邦、李俊山、陶大强、杨永强,包括李建国都开过拖拉机,在外面的开阔地上开的,一开始的时候李龙会坐在边上给指导。当然,在开之前,熄火的时候李龙已经把所有的操作过程给讲过,他们都听着,也都试着在熄火的状态下练了好些遍,所以开的时候虽然有些生疏,但大方向上没啥问题。

杨永强手痒是可以理解的。陶大强在这方面的想法并不多,他属于那种比较安于现状,或者说小富既安的人。家里现在的条件在队里已经算是属于走在前列的了。去年年底前,李龙带着村里人挣了几笔钱,家里有几百块钱的不少,所以队里又添了几辆自行车。但像陶大强这种从去年到今年一直跟着李龙,而且包括冬天都一直在挣钱的,家里的资产总值早就超过了一千块,在队里至少排前五了。

所以有没有拖拉机、有没有彩电他并不在意,能时不时的吃到肉,兜里有钱,能保证让即将出生的自己的孩子天天吃上细粮,不受委屈,这就够了。

杨永强不一样,他虽然现在还没买自行车,但他觉得以后一定要过得更好,拖拉机是必备的,要紧跟李龙的脚步。

所以有空了就想着练一练——自然也不白练,他不是那种没有界限的人,所以这些天天天都在李龙的院子里抢着干活,干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积累了足够的贡献”,然后才会找李龙想着开一开拖拉机。

“去开吧。”李龙说道,“到外面大的地方去试,院子还是有点小,施展不开。”

虽然这些人都基本上会操作了,但开得最稳的还是大哥李建国,然后是姐夫陈兴邦。杨永强有点冒失,李俊山有点紧张,李安国和陶大强两个算是中规中矩,动作慢、反应慢,但不怎么紧张,能开。

所以上路肯定不行,就在空地上练练就好。

杨永强看李龙答应的这么干脆,蹦起来笑着往外跑去,边跑边说道:

“龙哥你放心,我指定不会耽误搭顶棚架子!”

李龙笑笑,杨永强这几天干活是一点余力没留,也就中午一顿饭在这边吃,晚上坚持要回去吃,很有分寸感。

“我出去看看。”陶大强站了起来,“永强还有点冒失。”

天气慢慢热起来,杨永强在中午的时候,一个人也是能发动着的,就是有点勉强,有些时候需要两三次才能发动着。

果然,李龙听到了第一次发动失败的声音——就像老牛喘息,喘到一半那口气又咽了回去。

“大强,帮忙。”杨永强对陶大强是一点也不客气。

有陶大强加入,两个人很轻松的就把拖拉机摇着发动起来,杨永强坐上拖拉机,把方向盘边上的手油门给拨小点儿,熟练的驾驶员通常这时候直接就把手油门给拨到熄火状态,全靠脚下控制油门。

杨永强还没这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