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沙溢,沈良还看见了宁理…
《流浪地球》,剧情连贯,两部连拍。
因为有第一部打底,所以,两部成本加在一起接近7亿!
没有13亿那么高…
7亿是主控方的预算,实际拍摄时候,为了拍好片会不断释放份额进行融资,因为银行不给这种ip抵押贷款,所以要以一定的价格吸引投资者。
这个价格是以你潜在的票房为标准的,比如你预估票房30亿,你卖份额就不可能超过10亿乘以百分比。
投资者,也就是买家是分阶段入场的,越早入场的大买家就越便宜,越晚入场的散户就越贵盈利线越高。
《独行月球》也这么干的,最后入场的散户投资者据说要到30亿才能略有盈余,算上资金成本等于没赚,但是早期投资者肯定是赚大了。
《流浪地球》也是这样…
网传的什么13亿成本肯定是最后入场的买家的价格,因为他们估计球能大卖&nbp;40+,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确实33亿&nbp;3亿才能回本。
但是沈良、吴景包括郭凡、中影这种早早入场的买家,早就盈利了。
《满江红》也一样,从欢喜娱乐发布的财报来看,制作成本也就1.亿左右,张导调度能力超强,成本控制的非常好。
最后的卖价因为市场并不是很看好,可能卖到了亿左右,也就是说市场估计它的票房在1亿上下。
所以,我们听到的网传成本这个数字跟真实成本不同!
每个投资者的盈利线也完全不同,所以,原时空,会有大v说《球》要进入前十才能保证全体投资者盈利,注意“全体”这个形容词。这绝对不是说《球》制作了13亿…
这玩意跟金融一样,分1级市场还有n级市场…
对于第一批投资而言,有二级三级市场散户投资者,份额溢价卖出去了。
收益被淡化,但回本压力会减轻…
沈良没这么玩,他不是很在乎这点钱——投了7000万,占了10%,再说了,以《流浪地球》的成片来讲,收回成本还是有把握的!
……
吴景看到沈良,直接打趣:“你没买饮料就过来探班?”
“…买了,待会送来!”
“…一次探班,了000块!”
沈良摆手:“我不止买了饮料还买了汉堡。”
《流浪地球》常驻工作人员接近两千人。
郭凡插话:“现在没有那么多人了,现在拍到后期了,基本常驻也就四五百人…”
“那小意思,我请大家喝饮料吃汉堡!”
龚格尔立刻拿了喇叭喊了起来:“良哥请大家喝饮料、吃汉堡,一会就送来!”
“…我让他们直接把材料拉过来现场做…”
“那更好!”
沈良问了郭凡:“后期有什么困难?”
“特效…我还是觉得差点意思…”
“大哥,咱特效已经很牛逼了,你别把方向弄错了,想要观众买单,最主要的是剧情,剧情节奏一定要掌控好!”
吴景疑惑:“咋了?受刺激了?”“嗯,”沈良点头:“前天,我看了《刺杀家》完成版…剧情一塌糊涂!真对不起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