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夕阳透过窗棂,将书房染上一层温暖的光辉。我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甄有才的来信已经在手中被反复摩挲得有些温热。他的字迹依旧是那样笔锋有力,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柔。信中,他详细地分析了边关局势,并对邻国的动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刘谋士的担忧不谋而合。
“待到凯旋之日,便是你我……”
这句话,如同在他耳边低语,一遍遍在我脑海中回响。我的脸颊微微发烫,心跳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我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现实。如今,国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
我提笔蘸墨,在信纸上写下:“边关之事,辛苦你了。待你凯旋之日,我必当……”写到这里,我顿住了,脑海中浮现出甄有才坚毅的眼神和温暖的笑容。最终,我只是将那未尽的话语化作一声轻叹,将信纸折好,放入了信封之中。
我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殿和城楼,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我渴望和平,渴望百姓安居乐业,渴望国家繁荣昌盛。但是,想要实现这一切,谈何容易?
“来人!”我唤来侍卫,“传令下去,明日早朝,召集所有大臣和各界代表,朕要与大家商讨国家未来发展大计!”
第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我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站立的文武百官和各界代表,心中充满了力量。
张太师年迈却精神矍铄,王谏官刚正不阿,刘谋士足智多谋,赵百姓朴实憨厚,孙工匠勤劳肯干……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脊梁,也是我实现心中抱负的依靠。
“诸位爱卿,”我缓缓开口,声音清亮而坚定,“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共同商讨国家未来发展大计。朕希望,我朝子民皆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国家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之巅!”我的目光扫过下方,大臣们纷纷点头,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许。
“朕希望建立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我继续说道,“商贸流通,百业兴旺,百姓富足,再无冻饿之苦。我希望建立一个社会和谐的国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互敬互爱,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我还希望建立一个文化昌盛的国家,书院遍布,学子勤勉,诗书礼乐,源远流长……”
我的话音刚落,张太师便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老臣以为,要实现国家繁荣,农业发展乃是重中之重。农业乃立国之本,民以食为天,只有仓廪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啊!”
张太师的话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共鸣,纷纷点头称是。我看着这位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臣,心中充满了敬佩。
“张太师言之有理,”我点头说道,“农业发展的确是重中之重,不知太师有何良策?”
张太师捋了捋胡须,正要开口,王谏官却突然上前一步,高声说道:“陛下……”
“陛下,”王谏官上前一步,他一向直言敢谏,此刻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以为,张太师所言固然重要,但要实现长治久安,仅仅依靠农业是不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啊!”
王谏官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我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请想,”王谏官提高了音量,“若我朝子民皆识文断字,明礼知耻,岂会再有愚昧无知之事发生?若我朝人才济济,各行各业皆有栋梁之才,岂会再有发展之忧?”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我,“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重视教育,广纳贤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
王谏官的话语掷地有声,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沉思。我心中暗暗赞许,王谏官的话虽然尖锐,却直指问题核心。教育,的确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