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采用mpEG标准,实验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压缩存储在一张光盘,制成音像视听产品,同时研发对应的光盘播放器,项目名称就叫“Vcd”;
.......
等到倪老说完,禹天击掌做兴奋状,“太棒了,倪老你们辛苦了!实验用的芯片是在哪流片的?性能和质量能满足使用功能吗,能否在国内实现工业化生产?还有,解码芯片的设计专利申请情况如何?”
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这些才是他最关心和重视的地方,上一世华夏虽然是Vcd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可是解码芯片、激光头全靠进口,华夏沦落成组装厂。
“芯片的设计、研发我交给了四家电子科研所,一有进展马上申请专利,现在提交的时间还很短,还在审批期,最后不知道有多少项能够通过;”
倪老摇摇头,继续说道:“芯片流片是在水木大学实验室的1微米制程试验线上,那条线只供科研使用,做不到工业化生产,军工系统有两条三微米的生产线,但基本是自给自足,另外国内还有几条民用生产线,最高五微米的,这些生产线的总体制程技术比较单一,遇上稍微复杂、多种元器件集成度较高的芯片,出片的合格率就急剧降低。”
俩人都是有点无奈;
“我们研究过,开发Vcd解码芯片,最低使用一微米制程;只是,唉!”
倪老摇了摇头;
“没事,倪老,大不了暂时委托国外代工生产,我看这样吧,咱们两条腿走路,我们申请收购一家三微米制程的民用线,请国家协助,帮助我们尽快完成3微米制程的技术完善和改进,如果能把水木实验室的那条1微米制程的技术转化,那更好,所有资金都由我们承担,华夏在这方面欠账太多,现在首要是打好基础,多做一些人才培养和技术消化工作;”
“还有,我们要马上成立Vcd开发项目组,以Ld镭射影碟机为模板,设计Vcd播放器,mpEG芯片的解码板、操作界面、系统软件工具、接口等设计这些都要形成我们的标准,各种发明和设计专利的申请要放在第一位置上,这可能是华夏开发的第一个消费级电子产品,开创历史的先河。”
上一世,如果把华夏Vcd发展历程放在全球范围看,华夏成为Vcd第一大国,不是实力超群,而是抓住了一次机遇,一次灵感和机遇的组合;
1992年底,姜万勐前往米国参加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姜万勐被米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mpEG解压缩技术牢牢拴住了目光。
由于图像信息在存储时所占空间较大,不经过压缩就必须用比较大的光盘来存储,成本昂贵。这就是Ld大影碟迟迟走不进百姓家庭的主要原因,而12cm的cd盘存储量,只能存5分钟的图像,或74分钟的声音,不能满足人们一边看一边听的需求。
姜万勐敏锐地感受到: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
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是美籍华商,两人一拍即合,将mpEc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而当时世界上根本没有Vcd这个概念。
姜万勐当即投资7万美元,请c-cUbE公司做一种板卡。1993年9月,两人合作在合肥实验室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
看到实验室成果后,双方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万燕公司,各取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
当第一批Vcd影碟机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各个电子厂家全部买走做样机,销售异常火爆。
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却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国内外众多品牌,如: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三星、LG、索尼等等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从“先驱”成为“先烈”;
Vcd影碟机迅速崛起,风靡全球,很快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销量从94年、95年的几十万台猛增至96年600多万台,97年销售达到1000多万台。
短短5年时间,Vcd影碟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就连电子工业发达的Rb、米国都要参照万燕Vcd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