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的一个山区村庄,王大山与当地的村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一位老村长无奈地说:“王厂长,我们这里的山太多了,土地都是小块的梯田,普通的农业机械根本用不了。我们只能靠人力耕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种不出多少粮食。”
王大山仔细观察了当地的地形,对技术团队说:“我们要研发一种适合这种山区梯田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这种机械要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能够在狭窄的梯田小道上行驶。比如,可以设计一种小型的手扶拖拉机,配备特殊的耕作装置,能够适应梯田的坡度和形状。”
技术人员小陈提出:“王厂长,那这种小型农机的动力系统怎么解决呢?山区的能源供应比较有限,而且要考虑到环保因素。”
王大山思索片刻后说:“我们可以研发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结合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在平坦的道路上,可以使用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在坡度较大或者需要环保作业的区域,可以切换到电动机模式,减少污染排放。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的水资源,研发一些小型的水力发电装置,为农机的充电提供能源。”
在尼泊尔的援助项目中,光明厂不仅提供了农业机械和技术支持,还帮助当地村民改善了灌溉系统。
他们引进了一些小型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管和微型喷头,根据梯田的地形进行合理布局,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王大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政治环境不稳定以及国际舆论的压力等。
在一次国际农业援助会议上,一位西方代表质疑道:“王厂长,你们中国企业在这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农业机械援助,是不是有什么政治目的?”
王大山义正言辞地回答道:“我们光明厂进行国际农业机械援助,纯粹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一直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援助,能够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我们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只是在践行一个企业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