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旅游初兴,翠谷村的新希望(1 / 2)

翠谷村的村口,一块崭新的木质招牌在晨光中闪烁着质朴的光芒,上面用鲜红的油漆写着 “翠谷村乡村旅游欢迎您” 几个大字。

这是王大山和村民们连夜赶制出来的,为的就是迎接今天的第一批游客。

王大山早早地就站在了村口,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但却十分整洁的中山装,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今天对翠谷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他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王支书,你说这第一批游客能有多少人啊?”

小李站在王大山身边,不停地张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期待。

王大山笑了笑,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说:“不管多少人,这都是咱们翠谷村的新开始。只要咱们用心服务,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以后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正说着,远处一辆大巴车缓缓驶来。

王大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大声说道:“来了,来了!大家都精神点!”

旅游服务小组的成员们立刻站得笔直,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大巴车停稳后,车门缓缓打开,一群游客陆陆续续地走了下来。

“欢迎大家来到翠谷村!”

王大山迎上前去,热情地和游客们打招呼。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好奇地问道:“你们这儿真有宣传上说的那么好吗?有山有水,还有独特的编织文化?”

王大山自信满满地说:“当然了,这位同志。咱们翠谷村的山水那都是纯天然的,景色美如画。编织文化更是传承了好几代人,一会儿带您去编织厂看看,保证让您大开眼界。”

在王大山的带领下,游客们首先来到了编织厂。

一进车间,只见工人们熟练地编织着各种竹制品,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目不暇接。

“哇,这手艺太厉害了!”

一位年轻的女游客忍不住赞叹道。

王大山笑着介绍道:“咱们翠谷村的编织手艺,那可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工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个个都是高手。大家要是感兴趣,也可以跟着师傅们学一学。”

游客们纷纷围了上去,有的拿起竹条试着编织,有的则向工人师傅们请教编织技巧。

车间里一片欢声笑语,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编织厂出来后,王大山又带着游客们来到了村子里。

一路上,游客们被翠谷村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这空气太清新了,好久都没有呼吸过这么好的空气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深吸了一口气,感慨地说。

王大山笑着说:“大爷,您要是喜欢,以后就多来住住。咱们这儿的民宿可都是按照农家特色布置的,保准让您住得舒心。”

中午时分,游客们来到了村里的食堂。

食堂里摆满了一桌桌丰盛的农家菜,有红烧肉、炒青菜、土鸡蛋、玉米粥…… 都是用村里自家种的食材做的,香气扑鼻。

“来,大家尝尝咱们翠谷村的农家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王大山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们。

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和村民们聊天。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你们村怎么突然想起搞乡村旅游了啊?”

王大山放下手中的碗筷,认真地说:“以前咱们村穷,就靠种地和编织勉强维持生计。后来我想着,咱们村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就和大伙商量着,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翠谷村,也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游客们听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王支书,你们这想法好啊!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让这么好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吃完午饭,游客们稍作休息,便开始了下午的行程。

他们来到了村里的小河边,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水里嬉戏,还有的沿着河边散步,欣赏着两岸的美景。

“王支书,你们这儿可真是个好地方啊!我回去一定给朋友们好好宣传宣传。”

一位游客笑着对王大山说。

王大山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只要大家喜欢,以后常来。咱们翠谷村随时欢迎大家。”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翠谷村,整个村子被染成了一片金黄。

游客们陆续登上了大巴车,准备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