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肋骨、肘子、猪头什么的,会直接用大铁锅一次性全煮了,留着慢慢吃。每次想啃骨头的时候,捞几根出来,放在肉汤里热一下就能吃,不论自家吃还是来了亲戚朋友招待人家,都非常的方便。”
美娟听完更不理解了,总觉得这些人好像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你们难道不能现买现吃吗?一次性一头猪的量,那是什么概念,难道不怕放坏吗?现买的多新鲜啊?”
“不会坏的,可能与那边干燥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吧,肉臊子都是用大缸装的,里面放了不少盐,放一整年没一点问题。村里人来年的肉量会在每年的腊月提前确定好,中途不会再特意去买肉吃,一是没那个习惯,二是舍不得钱,也没钱。只有城里人才是现买现吃的。”
不光是肉,夏染老家每到腊月二十七开始到腊月三十这天,不是蒸馒头,蒸包子,蒸丸子,就是炸油饼,做什么全看家里的条件来定。
大家会利用年前的这几天,把一正月的馒头或者油饼,全部做出来。吃的时候只需要热热就行。
至于理由吗?有老人说,根据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正月里是不能蒸馒头,蒸包子的什么的。
也有老人说,其实就是冬天太冷,女人们不想三天两头的进厨房,蒸馒头,尤其是过年期间。
所以就一次性多做点,反正那时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放坏,图省事就一次性多做点冻上,吃的时候热一下就好。
夏染觉得第二个理由更靠谱一些,滴水成冰的日子,傻子才喜欢在冰窖似的厨房里忙碌呢,那不是纯属有病嘛。
不光冻手还冻脚,不是一般的冷。
当然这是原身记忆中未来过年的样子,当下的人们生活条件还达不到,家家户户会蒸一些黑面的馒头或者土豆、白菜、萝卜馅的包子自家吃,然后在蒸几个白面的馒头特意用来走亲戚。
没错,老家当下就是用馒头走亲戚的,一般是每家六个,六六大顺嘛,不过不用担心只出不进,这些馒头们在外面溜达一圈还会如数回来的,只是回来的是谁家的馒头,就不好说了,纯看运气。
运气好点的碰到手艺好的人家,那馒头就是煊乎乎的,吃起来也香,那就有口福了。运气差点的碰到手艺差的,回回来的馒头嚼起来都费劲,根本嚼不动,也只能认命。
正月里吃不完的馒头也不用着急,那里的老百姓会把它掰成块,放在锅里烤成邦邦响的馒头干,放在篮子里,挂在房梁上留着慢慢吃。
想吃的时候,放点盐,滴两滴油,用开水一泡,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
条件好的,可以打几个荷包蛋,直接泡馍吃。
像用饼干、酒、糖茶走亲戚,在当下来说,那都是条件好的人家有事所求,偶尔才会用到的东西。
像新女婿第一次去丈人家,拿的礼会重一点。
其他的情况,再好点也就是一家拿六个油饼,这已经是顶顶好的东西了。
一般没人用它们,大家都讲究个礼尚往来和互相匹配,你拿的太高级了,价太高了,对方也不好还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