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这可是个令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存在!它就像一个可怕的恶魔,让人们对其心生恐惧,唯恐避之不及。据说,中国人口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乙肝病人,中国有着1亿庞大的乙肝病人。
对乙肝病人的歧视,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钱守仁清楚地记得,在汽车队工作的时候,一位职工因为体检检查出乙肝,马上就被安排住在了厕所旁边的一个石棉瓦小库房里,大家路过库房的时候,都会屏住气,走的特别快,仿佛那病毒长着翅膀,会飞到他们身上。
再过了几个月,这位职工就没有上班了,此前生龙活虎的一个人,不会就突然就死掉吧,但钱守仁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职工了。
还有一位职工,是他们分公司的部门主任,因为患了乙肝,出门办事要车的时候,遭到了机关小车班司机的全体抵制,听说,这位主任坐车时把司机师傅的水杯摸了一下,司机师傅在他下车后,直接将水杯扔了。
“乙肝恐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一项真正的中国特色。89年,上海的甲肝大流行让人对甲肝的强大传染性有了可怕的认识,尽管为了解除兄弟省市对上海人的「甲肝歧视」,邓小平曾在病灾期间携家人来上海过春节,并在上海各界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主动亲吻小演员,但并没有让人对这种传染病改变认识。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感染了乙肝的人就是“妖魔”,感染乙肝病毒不仅意味着可能的病痛,更预示着正常的社会对其关上大门。乙肝病毒携带者无路可去,只能枯坐斗室,甚至终生不与家人同桌吃饭。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出台,其中明确规定:甲肝和乙肝被笼统的归纳成「病毒性肝炎」,需要被强制管理。
以至于当时的新闻媒体,开始误读并推波助澜。各级报纸长期混淆甲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推动乙肝谣言迅速泛滥。
“……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乳汁、泪水等多种体液,都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传染过程中,唾液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传染性肝炎患者都有家庭合餐史,肝炎病毒借此机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因打电话而造成的疾病我们称它为『电话病』。电话病的来源主要是传播性的,带病者不论是拨号或是对话筒讲话都是制造传染的机会,一旦健康人使用了病人使用过的电话机,就有可能被传染,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乙肝的传播元凶之一就是电话”。
1992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上升到9.75%,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这个数字完全符合了世卫组织定义的「高感染区」。乙肝误解不仅未被消除,反而坐上了政策的快车,愈演愈烈。
钱守仁想起了上个月的报纸,浙江有一个叫周一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上学时品学兼优,报名参加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乡镇公务员的考试。
笔试排名第三,面试后总成绩排名第五,在二百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本来他以为自己这次一定入选了,已经在家里等着录用通知。但是没有想到最后一关体检他被查出了是乙肝“小三阳”,随后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他绝望之余,怀疑公务员录用过程的公正性,怨恨招考工作人员干某并起意杀人报复。在持刀加害干某过程中,又无端加害另一位竞争者张某(其手指残疾,但体检合格),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可怕悲剧。
钱守仁现在也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