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63)(2 / 2)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1413 字 1个月前

李景隆愈发紧张,脸色铁青,喉结微动,肆意的心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如同在无形的压力下战战兢兢。“陛下,您误会了,我与平阳王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真没有,那为何我今夜会见到尔等在此密谈?”朱元璋一步步走向李景隆,满脸寒意,手指点着他的鼻尖,激昂地质问。

“陛下,明白,明白!我只是……”李景隆的心急如焚,话到嘴边,却又哑口无言。此情此景,让他有些心虚,似乎在朱元璋面前无所遁形。

此时,朱允炆也匆匆赶到,听闻昨夜风波,满脸的不安与惶恐。他心中虽然有所猜测,但是面对朱元璋的怒火,他选择了沉默。此时此刻,平阳王和李景隆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他心中最为脆弱的神经,一触即发。

“你怎么会出现在此?”朱元璋冷冷打量着朱允炆。

“兄长,我是因听闻有失,特来询问,然我没想到会是……如此情形。”朱允炆紧抿着嘴,心中却暗想,若自己真言无从,难以自辩,必定会陷入无尽的漩涡。

朱元璋突然转身,凝视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暗自吩咐侍卫:“将李景隆与平阳王的侍卫都拿下,带至刑部审问。”

“遵命。”侍卫们立刻上前,将二人架住,毫不留情地拖出去。

“兄长,且慢!”朱允炆突然出声,语气慌乱,“倘若如此行事,非但难以查出真相,反而可能引发朝堂之变!”

朱元璋面无表情,眼中如同千军万马般强烈,“你是希望他能洗脱罪嫌,还是想掩藏什么?”

朱允炆一番话说出,令他心中犹豫不决,欲言又止。“我只是想让兄长想清楚,再做决定。”

朱元璋一言不发,背过身,眼神中透出一丝倔强与无畏,仿佛任何震颤,都无法撼动他的决心。此刻的他,已经确定了罪案的真相,心中暗潮汹涌,恰如这秋晚的凉风,让他倍感威压。

很快,案件的调查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景隆与平阳王的侍卫被严加审问,经过层层逼问,终于将吴王与权臣勾结的蛛丝马迹剥离出来。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朱元璋的决心愈发坚定,他心中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李景隆再也无法伪装,他最终承认了吴王朱允炆的参与,并自愿交代了一切。他显得苍白无力,眼中透着绝望,“陛下,我是被迫的,求您饶我一命!”

然而面对权臣的求饶,朱元璋心如铁石,亦不为所动。他决心以此案为教训,清理朝中一切势力,以绝后患。最终,李景隆与平阳王二人,在皇城更深处的炮声中,毫不留情地被处以死刑。

在噩耗传至的时刻,朱允炆丝毫不敢相信兄长的果断与狠绝,他满心愤懑,恨不得撕裂这纸薄的表象,然而在朱元璋的权威之下,作为吴王,他无力反抗。原本亲密的兄弟之情,如今却因权力的漩涡愈加岌岌可危。

“兄长,你怎能如此果断,难道就不怕流言四起?”朱允炆面对已成定局的事实,语气无奈地询问。

朱元璋如同一尊冰冷的雕塑,眼中闪过一丝阴郁的光芒。“在权力面前,流言又算得了什么?吴王之位若被染上不安的阴霾,恐怕整个明朝皆无人可安宁。”

朱允炆的心思愈加沉甸,无数的疑虑与不安涌上心头。他只得在心底承认,此事真相大白,却又不愿相信良善的情感竟会被里头的阴谋所击溃。兄弟之间的信任仿佛只是一场美梦,如今已然破灭,留下一片狼藉与哀痛。

纵使王朝如日中天、繁华似锦,然而时间的流逝终究未能洗净朱元璋与朱允炆之间的裂痕。在那如潮水般的血腥与权谋的深渊中,他们将遭受一个又一个梦想与背叛的折磨,直至独自迎来各自结局。

经历了这场潜伏在权力顶端的大案,朱元璋终于如释重负,重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他心中无法抵挡的悔恨与不安,却也令他再难恢复昔日的宁静与安详。他将自己的信任与爱屏蔽在了权力的霸主之后,令过去的情感被万千阴影覆盖。随着时间不断流逝,这桩大案的余波,却像烈火烧不尽的余烬,久久绕于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