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我有一计(2 / 2)

朱雄英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思索,他并未直接反驳父亲,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道:“爹,儿臣明白您的担忧,但您想过没有,即便我们亲力亲为,也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若是能建立一套更为高效、透明的机制,让各级官员各司其职,既不失监督,又能提升效率,岂不更好?”

“哦?你且说来听听。”朱标饶有兴趣地挠了挠头。

朱雄英上前几步,站在父亲身旁,缓缓道:“儿臣以为,可以设立一套更为详尽的官员考核与问责制度。不仅要看他们处理事务的数量,更要看质量,看他们对百姓的福祉有何贡献。”

“同时,鼓励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但避免形成小团体,保持朝廷的清廉与公正。”

“再者,对于重要事务,我们可以设立专项小组,由不同部门的精英组成,共同商讨对策,这样既集思广益,又能确保决策不出错。”

“而对于日常事务,则可以按照既定流程,由各级官员负责处理,您和爷爷只需掌握大局,对关键节点进行把控即可。”

“对于地方官员,那更简单了,就是看百姓满不满意,百姓满意,那就留着,不满意,那就换。”

“说来倒是简单。”朱标揉了揉儿子的头,淡淡道:“权利一旦放出去了,百姓满不满意那就不是百姓说了算了。”

“简单啊,爷爷不是叫蒋瓛大人督查百官吗?”朱雄英想了想,继续道:“每年,甚至每个季度,从蒋瓛蒋大人手中调出来一些人,随机的民间走访,一旦发现哪个地方舆情不好,那就抓着那地方百姓官问责不就行了。”

“事务又分担出去了,权利还在自己手里,做得好的,弄个什么先进榜出来,每年各个州府排名前三的,赏点宝钞,做的不好的,罢了官,做的极差的,砍了便是。”

朱标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亮光:“不愧是我好大儿,那些弄得不好的,全给砍了,白读那么多年书了,治理一方百姓都做不好,要他们作甚?”

“父亲英明,但儿臣认为,那些做得差的砍了也无可厚非,但是做的好的定要及时表扬。”朱雄英躬身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慎重。

“真正的治理,在于教化与引导。对于那些能力不济的官员,要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许能激发其潜力,为朝廷所用。”

“当然,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祸害百姓的蛀虫,严惩不贷自是应当,就像那胡惟庸案,之前孩儿也跟您说了,重赏重罚,贪污者,诛三族。”

“再者,儿臣建议,在考核与问责制度之外,增设一个‘民意反馈’机制。让百姓的声音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到朝廷。”

“比如说,当地出现了贪官欺压百姓,百姓苦无出路,可上京告御状,若是敢阻拦者,一经发现,诛九族!”

“这样既能确保政策贴近民生,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官员的不当行为。或许可以设立一些‘民情箱’、‘意见簿’,甚至利用各地驿站传递百姓的诉求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