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会议结束后,刘强中深感责任重大。国家五年计划的制定需要紧密结合实际,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和需求。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下基层走一走,实地考察调研,为计划的完善收集一手资料。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刘强中与马玲玲等一行人早早地来到机场,准备前往浙江省进行考察调研。在候机过程中,刘强中神情专注地翻阅着手中关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产业的资料,马玲玲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行程安排。
抵达浙江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早已在机场等候。简短的寒暄后,考察团一行乘车前往第一个考察点——位于杭州的一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在国内农业机械领域颇具规模,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巨大的机械臂挥舞着,精准地抓取和组装着零部件,展现出高度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企业负责人热情地向刘强中介绍:“刘主任,我们企业一直致力于农业机械的研发与生产。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投入,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智能操控。”
刘强中饶有兴趣地参观着生产线,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细节:“在智能化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目前产品的市场反馈如何?”企业负责人回答道:“最大的困难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关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总体不错,智能化产品受到了一些大型农场和种植户的青睐,但在推广过程中,部分中小农户对价格和操作的便捷性还有些顾虑。”
刘强中认真记录着,思考片刻后说道:“智能化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大趋势,企业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难题。针对中小农户的顾虑,要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性价比和易操作性,政府也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推广产品。”
离开生产车间,考察团来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正专注地对着电脑屏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设计。刘强中与科研人员亲切交流:“小伙子们,你们是企业的未来,也是农业机械产业的希望。在研发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站起来说道:“刘主任,我们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另外,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刘强中微笑着点头:“你们的建议很好。政府一定会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家要大胆创新,为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下午,考察团来到了位于嘉兴的一个现代化农场。这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农作物。几台大型智能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无人驾驶的它们按照预设的路线精准地进行着耕地、播种等工作。农场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智能拖拉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而且作业精度非常高,节省了人力和资源。”
刘强中走进田间,仔细观察着拖拉机的作业情况,向农场负责人询问:“使用这些农业机械后,对农场的经济效益有哪些具体的提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场负责人回答:“经济效益提升很明显,以前人工播种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误差,现在智能拖拉机不仅速度快,而且播种均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不过,目前这些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低。”
刘强中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土壤和农作物的情况,思考着说道:“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对于后期维护成本高和操作人员技术要求的问题,企业要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便捷的维修和培训服务。政府也会考虑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
在与农场的农户交流过程中,一位老农感慨地说:“现在的农业机械真是越来越先进了,可我们年纪大了,学起来有点吃力。希望能有更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刘强中握住老农的手,亲切地说:“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让农业机械操作更简便,让像您这样的老农户也能轻松上手。”
第三天,考察团来到了浙江的一个农业机械产业园区。这里聚集了众多农业机械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园区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园区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刘强中参观了园区内的几家配套企业,了解到他们在零部件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模式。他对园区的发展模式给予肯定:“产业园区的模式很好,能够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政府要继续加强引导和支持,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农业机械产业集群。”
在考察过程中,刘强中还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围绕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当地政府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全力支持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刘强中对当地政府的工作表示认可:“浙江在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国家五年计划的框架下,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此次浙江之行,刘强中一行深入企业、农场和产业园区,与一线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农户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刘强中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创新模式。
在返程的飞机上,刘强中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考察调研为国家五年计划中农业机械产业的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回到北京后,他将认真梳理这些调研成果,为完善国家五年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农业机械产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
回到北京后,刘强中内心满是紧迫感。浙江考察期间,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深深印刻在他脑海中,那些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见闻,时刻提醒着他推动产业进步的责任重大。他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迅速着手筹备一场跨部门的座谈会,希望借此凝聚各方智慧,为农业机械产业在国家五年计划中的发展规划找到清晰路径。
座谈会当日,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在宽敞的会议桌上。来自农业部、信产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负责人陆续入座,会议室里弥漫着专注而热烈的气氛。巨大的会议桌占据着房间中央,四周墙壁上,全国农业产业布局图和各类经济发展数据图表直观地展示着行业现状。投影仪散发着柔和光线,将精心准备的浙江考察资料清晰投射在大屏幕上,为这场讨论拉开序幕。
刘强中神情庄重,率先发言:“各位领导,此次前往浙江实地考察,让我对农业机械产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当下,农业机械产业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遭遇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今天把大家召集于此,就是期望各部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如何全方位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五年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提供坚实依据。”
农业部负责人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接过话茬:“从农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地域和作物种类上存在着显着差异。在广袤的平原地区以及一些大型农场,凭借其地势平坦、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得以高效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山区以及部分特色农业领域,受地形复杂、种植模式多样等因素限制,农业机械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以西南地区的山区为例,地形崎岖,地块分散,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而适合小规模作业的小型机械又存在技术短板和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特色农业方面,如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缺乏针对性的专业农机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人工依赖度高,效率低下。
“基于这些现状,我们农业部将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计划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演示会,让农民亲眼目睹先进农业机械的高效作业过程,激发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兴趣;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农业机械的操作原理、使用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切实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基层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完善的推广服务网络,及时了解农民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其他部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推动农业机械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缩小地区间的机械化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