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发电厂,不管是老发电厂还是新建的发电厂,优先供应钢铁厂、冶金、机械制造工厂,确保所需的钢材足够。
宛若一台全力运转的机器,轰隆隆的响彻不停。
活跃在东方城的另一位少将,汉斯帝国的豪森少将,这段时间一直没机会求见张宪。
因第一战区帮着白垩帝国借用铁路线的事情闹了一点点矛盾。
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后,豪森反而认清了局面。
汉斯帝国需要第一战区的帮助,全看张宪的脸色行事,而不是汉斯帝国做主导。双方虽有联合建厂,技术合作的事项,但并不能约束第一战区的行为。
张宪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只是合作关系,平等合作的关系,并非盟友关系。
这一点希望汉斯帝国认识清楚。
他们的敌人,未必是张宪的敌人。
他们的朋友,也未必是张宪的朋友。
成年人各取所需,希望汉斯帝国不要不知好歹,还妄图绑定第一战区上战车。
彼此双方冷静之后,豪森总算有机会来到司令部,见到了张宪本人。
豪森的职位只有少将,但代表着汉斯帝国,所了解的情报较多,所知晓的事情也多。
这位高个子少将神色萎靡,显然是这段时间的休息不够好。
反观张宪,明明忙的不可开交,却一副神采奕奕的神色。
这跟第一战区不断扩充有关,每天醒来,得到的消息都是开疆扩土,完成了哪一块区域的驻防消息,完成了哪一座岛屿的清扫任务,完成了多少军舰、坦克、飞机的生产。
每天都是这种好消息,又有庄秘书伺候着,能不神采奕奕吗?
“我的朋友,你很憔悴啊。”
豪森挤出一个尴尬的笑容,坐下来后,喝了口茶水,随后一脸严肃的询问张宪。
“张,以朋友的角度而言,你认为帝国胜负如何?”
胜负如何?
还真问对人了,当下阶段,没有人比张宪更清楚局面,更知晓局势。
对方以朋友的身份过问,张宪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有些事虽还未有结论,却已经露出眉目了。
帝国之间的胜负,不在于一两个人的得失,也不在于一两个师的得失,更不在于一场会战的得失。
取决于胜负的关键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帝国的补充力。
这个补充力涵盖了多方多面,军械补充能力、军备补充能力、后勤物资补充能力、兵员补充能力,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血条。
只要有血条,血条没有清空之前,谁能妄谈胜负?
强大如阿麦瑞克帝国,此刻敢说胜负吗?
但张宪可以。
西方战场五五开,所罗门战场四六开,这就是他对当下战事的判断,异常精准的判断。
目前汉斯帝国、白垩帝国的血条差不多厚,都能再撑一撑,都能持续的生产坦克、飞机、大炮,五五开的局面,都有百分之五十的胜算。
所罗门战场之所以四六开,依旧取决于补充力。
旭日帝国已经到了极限,又有张宪时不时的给他们放血,不会再有新的军舰下水,亦没办法源源不断的生产飞机、坦克了,其工业的血条已经到了极限。
无法接受任何一场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力,任何一场失败,都可能是帝国雪崩的开始。
反观阿麦瑞克帝国,血条雄厚的无与伦比,可以接受战败,可以接受损失。
双方之局面四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