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着手布局,刘勋出兵(2 / 2)

周条闻言,细细一想,倒也是这么个道理,当下点头称善。

随之又与梅成相约投诚之事。

梅成直接便照秦瑱的吩咐回复道:

“如今我在养伤,却不好南下,正是如今秦瑱讨伐陈策,多有杀伐,贼寇皆惧之!”

“且待我多待几日,若能说动一支,或可一同南下!”

见梅成还有心帮刘勋拉拢一支人马,周条自是欣喜道:

“将军果是良将,惜哉秦瑱不识,累得将军如此!”

“今投我军,有此大功,必受吾主重用!”

如此,他又好好鼓励了几句,梅成自是一一应对,商定一番,总算送走了二人。

他这边刚送人走,营外赵云麾下亲信听得详尽,便回到帐内又将消息告知赵云。

而此时,秦瑱早已经在赵云通报之下已经来到赵云军帐。

听到这士兵讲述,便对赵云笑道:

“吾早对明公言之,小人留之亦有其用!”

“如今看来,这小人为此等事,却比尔等更为得力!”

赵云听此,自是一脸笑意道:

“军师用人之道,在下属实佩服,然则如今即已成事,我等该当如何行之?”

说实话,在他看来,秦瑱用梅成这一手确实漂亮。

正是物尽其用,发挥了梅成的所有价值。

但现在随之刘勋使者返回,他们就应该准备收网,考虑下一步战术了。

毕竟刘勋可不是陈策,需要提前布置。

而秦瑱自是早有准备,一听这话,便笑道:

“此事自也不忙,吾早有所虑!”

“眼下依照我军放出的消息,刘勋必定水陆并进,将避开六安、合肥等地直取巢湖,奇袭浚道!”

“而我军于历阳等地兵马不多,难以歼灭刘勋兵马!”

“故吾欲让子龙你率军一万,由此北上,昼伏夜出,埋伏于巢湖以南,襄安之北!”

“另有书信三封,一封交予秦翊,让他拦住刘勋前路;”

“一封交予子敬,叫他准备图谋水军;”

“一封传与太史慈,以他出兵春谷,埋伏江边,阻断刘勋南下退路!”

“如此,子龙自待刘勋兵败之后,拦住刘勋兵马,吾亲自领军夺取皖县、居巢,便可保刘勋无路可逃,庐江尽入我军之手!”

如此短短一番安排,他便为刘勋设好了一张大网,只等刘勋入网。

赵云听得详尽,自是大喜,忙道:

“军师自去将信写来,在下与军师发报!”

秦瑱见此,却是笑着从怀中掏出三封信来道:

“却也无须再写,我已准备齐全!”

“只管朝着各处发出就是!”

赵云见之,急忙取信,又令人朝着各处发了过去。

而在这时,寇才与周条二人行去大寨之后,便一路朝着皖县方向返回。

将行两日,便入得皖县城内,见了刘勋言及诸事,又拱手道:

“我等奉得将军之令,已探知梅成所言之地,便是巢湖、浚道二地!”

“据梅成所言,刘备自取江淮之后,便有南下江东之心,故以郑宝部众编练水军!”

“眼下购买船只、水军支用之钱粮皆屯放于浚道府库!”

“至于巢湖水寨之中,则屯放有大量刘备从荆州所购粮草,此皆刘备用来赈灾所用,足有数十万石之巨!”

“因是刘备惧怕曹操、吕布来犯,故将钱粮屯于此腹地之内。”

“然则眼下梅成一心投诚,故将此事告与我军,以求进身之阶!”

如此说罢,他便不再赘述。

可刘勋听得这个消息,却是目露精芒道:

“刘备小儿只知曹操、吕布兵壮,不知我军之威否?”

“如今我军府库正有缺,若得此间钱粮,便是刘备率兵南下,吾又何惧也?”

他早就听说刘备从袁术府库之内获取了钱财数亿之多。

要是这些东西被他全部获取,那即便刘备南下,他也能凭借城池坚守。

再不济,带着这些东西顺道南下豫章,自也可以割据一方!

想定之后,他就不再犹豫,将一众臣属叫来宣告:

“今我军钱粮有缺,我闻得密报,言说浚道、巢湖便有钱粮,有意出兵袭取二地,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听着这个决断,一时也无意见,唯独董乾出列道:

“敢问将军,此信可是梅成亲口所言?”

刘勋见状,便点了点头道:

“正是梅成所言!”

“不知其使何在?可否请来在下一见?”

刘勋当下只又将周条唤来与董乾见过。

董乾依次问及诸事,周条一一回应,言语之间并无纰漏。

董乾如此确定一番之后,方才抚须点头道:

“若如此观之,这消息或非虚假!”

“然则眼下敌军钱粮分属两地,我军若要取之,当如何进军?”

刘勋想也不想,便即回道:

“此事易尔,眼下这浚道距离我军路远,反倒距巢湖近!”

“故吾意水陆同出,两路齐进!”

“以水军攻巢湖,吾领兵袭浚道。”

“如此获取钱粮之后,为防追击,便可沿水路而返,敌军便是发现,亦无阻拦之法!”

董乾听了详尽,自是再无疑虑,只是抚须道:

“只是将军去后,须得留一得力之人守皖县,以防秦瑱发现不对,前来突袭!”

刘勋见之,便即笑语道:

“此事吾亦虑之,眼下即袭浚道,居巢等地暂时无须驻守,吾欲调吾弟回归皖县守城!”

“有他坚守此地,秦瑱顷刻之间亦难陷城!”

他这般安排完毕,董乾自也找不出任何漏洞,当下不再言语。

由此,刘勋便即点起水路兵马共计两万,朝着九江方向行了过去。

可随着他的水军一动,不多时便被江东水军探知,刘勋动兵的消息也顺着江东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