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就想弄死夏言,严嵩就是安插在身边的卧底,夏言根本就没有明白中国政治的一条道理,只要你说了,自己不干了,无论领导怎么挽回你,你千万不要再干了,再干就得进去了,这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夏言觉得自己在江南士绅的支持下,影响力那是非常巨大的,你看皇帝嘉靖又把自己请回来,当上了内阁首辅,这是一把手,现在居然自己回来了,以前看不顺眼的那些人就倒霉了。
打击敌人,那简直就是一刀切,只要你不是我的人,就是敌人。政治讲究的就是平衡,夏言一家独大,根本容不得别人伸手,排除异己,只要你不是我的人,只要你不听我的话,随便找个理由,我就把你打发了,你给我乖乖地去穷乡僻壤待着去吧,这辈子你也别想回来。
任何政治的平衡,都是权力的一种掌控力度。这种平衡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彻底的转机,一言九鼎的代价,就是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人聪明是一件好事情,一个人自负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严嵩的机会来了,嘉靖二十五年,陕西总督曾铣打败了蒙古入侵之后,就像当时的皇帝嘉靖写了一本奏折《请复河套疏》。
按照曾铣的说法,蒙古人不停地南下骚扰,最大的问题,就是河套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只要明朝掌握了河套地区的军事控制权,蒙古兵再想过来就困难了。
其实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正是畜牧行业繁荣富强的时候,这时候的牛羊马匹都需要吃草,肯定不愿意发动战争,因为游牧民族的主要财富就是畜牧。
但是草原的冬天和秋天,动物们吃的草料比较困难,无形当中就会衰弱,这时候蒙古兵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下了大雪,牛羊都需要吃草料,寒风凛冽,畜牧行业将会遭受很大的天气灾害。
河套地区,就是现在的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再往北,那就是蒙古的大本营了,曾铣的提议和上次夏言给皇帝提的建议基本上相同,原因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上次夏言觉得自己再也回不来了,就提了很多非常正确的建议。嘉靖皇帝早就看夏言不顺眼了,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夏言突然之间觉得,曾铣的提案就是及时雨。如果大明王朝真的收复了河套地区,这简直就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功劳,历史书上会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评价。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只要成功了,自己就是千古明君了,夏言干好了,对于自己来说有好处,干得不好,自然有人背黑锅。
夏言天天吹嘘自己非常牛逼,自己非常有能力,为了大明王朝呕心沥血,嘉靖皇帝看在眼里,心里压根就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