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惊天之秀!
4级穿刺术的应用,在于精准,在于对深度、力道、穿刺突破感的绝对把控!
大体脏器器官的位置,几乎没有更改。
穿刺进入的过程中,除去要了解穿刺入路间的重要解剖走形,避开血管、神经外,还需要对穿刺尸体器官时,最表层包膜的那种细微穿刺感,有极为敏锐的探查能力。
否则的话,多一分则多伤,少一分则穿刺深度不足。
最主要要穿刺的三个器官脏器,就是心脏、肝脏以及肾脏。
然而,在操作心脏穿刺的过程中,这是心脏穿刺,可不是心包积液穿刺!
心包不积液的情况下,要穿刺开包膜而不伤及心脏肌肉分毫,这样的管控,是非常难以控制的。
肝包膜又称“Glissn包膜”。
其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内部多数是Ⅰ型胶原,少数为Ⅲ型胶原,还有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肝包膜在下腔静脉及第1肝门处最厚,环绕肝门处输入血管及肝胆管。
因此,肝脏包膜的穿刺,最优解,就是方闲此刻穿刺的最厚部分。
这里不仅有肝脏脏器,还有下腔静脉、肝胆管,能不能感受到破开包膜而不伤及这些结构,就是需要靠手法和手感了,还需要比较深厚的解剖学知识。
解剖学知识,原本是归于医学基础理论中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教授发现,解剖学其实不能单纯拧出来,而是要与专科知识融合起来才行。
单独的解剖,与临床必须要联合与灵活应用,因为患者的解剖基本不是正常人的解剖结构,所以有了专科、病理学解剖这么一说……
可以看到的是,方闲此刻的表情,凝重而严肃。
操作干练、果断,老辣,并不迟疑。
仿佛不是在考核,而是在学习,又好像是,在表演,又像是,在沉浸式地做自己。
对,就是做自己。
为了能够更加尊敬大体老师,所以要把自己的操作,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单纯的考核已经无关,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操作上,根本就没有把任何一丝注意力,放在别处。
因为方闲自己都知道,可能今天之后,再也不会再有这么一具完整的大体老师,交给自己作为学习所用,自己即便是再想练习解剖学,也只能是单个器官,或者是一条腿,一只手,一个器官或者一部分,才有机会供给自己练习与学习。
因此,在这样的谨慎情况下,方闲稍微放慢了一丢丢的操作速度。
特别是在穿刺术的4级,综合应用时,需要多次穿刺到同一个区域,且五次穿刺,不可出现2个以上穿道,这样的高要求,让方闲的操作愈发谨慎!
当然,总共二十次的穿刺,方闲也不过是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心脏五次,肝脏五次,左右肾脏穿刺次数加在一起则是十次。
一切作罢,方闲则是继续作切开。
这一次的切开,与之前在技能训练仪上的切开术,完全不一样,这一次的切开术,是要对一位老师的所有组织,进行全层切开。
包括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深筋膜……
哦,这位老师没有皮下脂肪,几乎是皮包肉或者皮包骨的情况,皮下脂肪,几乎微不可查。
因此传统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和切开术的应用,尚且需要相应地做出更改。
而这,也不困难!
且,方闲在一点一点地切开了表层皮肤后,还发现这位老人的皮下,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疙瘩,且肌肉的表层,也有一些细微的病损。
而看到了这些病损之后,方闲又选择了对其进行了清创、切除的处理。
皮下的病损与肌肉层中的病损,清创的方式,就稍显不一样……
这个过程,其实相对比较残忍,因要剥皮、露出皮下组织,且还要把肌肉层一一分开,这也是切开术的变种,且还要把血管、神经等完整的走形露出来,便与自己的观摩与学习,看清楚它们的真正走形。
死亡的老师,是没有血运这么一说的,自然也不会出血。
不过方闲仍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分离,避免了中等,甚至小血管的损伤,李球把所有的血管走形与肌肉连接,一一还原且暴露在视野里。
遇到了有些地方,比如说存在着小型动脉瘤的,方闲也只是对它们进行了暴露。
动脉瘤在患者身上需要处理,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身上,则是不必处理了,没意义。作为观摩,知道动脉瘤的大概结构,是极好的。
血液灌流其中,已自然塑形!
【切开术】的各种用法,被方闲演绎得淋漓尽致。
【清创术】的用法,被方闲用到了恰到好处。
且在切开术完成后,方闲再一一印证相应的关节腔内的表现时,并未看到关节仅存不多的软骨表层的损伤。
没有软骨的,也没有看到骨面有什么针眼结构。
这代表着,方闲之前的穿刺术,只是到了关节内,没有其他任何表层的损伤。
时间缓缓流逝。
方闲如同一台不间断的学习机器与解剖机器似的,一板一眼,一步一步地认真开始着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