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卤水点豆腐(1 / 2)

周诚瞬间清醒,倏地坐了起来,不可置信地盯着凌媛娘平坦的小腹:“真有了?”

“嗯,方才我闻到鱼味干呕,姝儿妹妹会诊脉诊出我有一个月的身孕。”

“太好了太好了,快快快,上来躺一会儿。”

周诚急忙掀开被子,小心护着孩子妈,凌媛娘脱了鞋子上炕柔顺的躺进他怀里。

周诚摸着凌媛娘的小腹,忍不住傻乐。

太不容易了。

他已经做好这辈子妻妾成群却只有一个女儿的心理准备,没想到惊喜突然砸到脑门上。

哈哈哈,看谁还敢在背后说他不行。

周诚顿时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越过来妞妞已经一岁多,严格说起来,这个孩子才是他第一个孩子。

周诚后怕的想,幸好前日凌媛娘感到身体不适没陪他胡闹,不然这颗金贵的小苗苗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

周诚掰着指头算预产期:“现在是二月,那就是十月初生产。”

所谓十月怀胎,实际上只有九个月。

“头三个月要多休息,吃食上也得留心,多吃新鲜鱼虾肉蛋,烟熏肉和腊肉就别吃了。

羊乳每天都得喝,觉得难喝就加点蜂蜜。”

从土匪窝拉回来的八只羊有公有母,正好有两只羊产了崽,每天都有羊奶的。

第一次当爹,且是盼了两年多才盼来的孩子,周诚很兴奋。

他得好好学习怎么照顾孕妇和新生儿。

男孩女孩都无所谓,只要是他的孩子他都喜欢,当然,是男孩更好。

有儿子就不会被人吃绝户,妞妞日后出嫁了有娘家兄弟做靠山。

没办法,这就是社会现实,无法改变就只能入乡随俗。

“嗯,听相公的。”凌媛娘眉眼含笑。

“吃过东西了没有?”

“吃了,大姐特意给我熬了香菇肉粥,味道很好。”

周诚点头:“芸娘一向仔细周到,喜欢就多吃些,你现在可是。”

跟陈芸娘提过孕妇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陈芸娘就记下了。

没想到周姝还有这手艺,古代贵女学的真够广泛。

正好他那一堆医书派上用场。

凌媛娘有了身孕裴氏比周诚还开心。

在周家住了一年多,她已经把周诚当成亲弟弟,真心希望他好。

陈芸娘、李芙蕖和楚黛都羡慕不已,羡慕也没办法,谁叫自己肚子不争气。

凌媛娘这一胎若是能生个儿子,母凭子贵,她在家里的地位就稳了。

陈芸娘羡慕归羡慕,是真心实意的为周诚感到高兴,默默祈祷凌媛娘怀的是男孩。

这样就再也没人暗地里嚼舌根他们周家后继无人。

凌媛娘有孕,同时也证明不是她相公不能生。

楚黛摸摸肚子,危机感更重了。

李芙蕖没什么感觉。

生孩子风险太大,她还想跟她家相公白头偕老。

有了就生,没有也不是坏事,不管是谁生的,只要是她相公的孩子那就是她李芙蕖的孩子。

关键是相公不会因为媳妇不会生孩子就冷落。

“媛娘都有了,你怎么就一点也不着急?”李母看着女儿没心没肺的样子,心里那个焦虑。

女儿女婿出去快一个月,两个人朝夕相处,怎么肚子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琢磨着是不是抽空带女儿去县城让郎中瞧瞧。

先前她怀疑会不会是女婿的原因,不然怎么四个女人两三年了肚子都没鼓起来。

现在凌媛娘怀上了,那就证明女婿是没问题的。

周诚有本事,再多的媳妇娃儿都养得起,偏偏子嗣艰难。

她家又恰好相反,不知是她家大壮身体太好还是儿媳们太能生,她孙儿孙女都快凑一桌了。

不生发愁,太能生养不起也发愁。

李芙蕖嘴里嚼着肉脯,反问:“我为什么要的着急?儿女之事得看天意,时候不到急有什么用。”

李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忍不住忧心。

舅母郑氏劝道:“大姐,芙蕖年纪不大,过两年再生也没什么,再说姑爷是个好男人,不会因为芙蕖没生就不高兴。”

郑氏来了大营子沟寄住周家,又有李母三五不时敲打一下,说话知道动动脑子,没以前讨人嫌。

毕竟连大姑姐一家都来投靠姑爷,她要把人得罪了他们一家就没地儿可去,更何况周诚对他们家不薄,去哪儿能找到这样好的亲戚。

郑氏这人嘴爱坏事,心眼不坏,谁对她好她记在心里,一旦有能力就会报恩。

李氏皱着眉头:“是这样没错,可女人还是得有儿女傍身才行。”

“娘,别操心我了,相公要娶袁玉竹进门,过些天就请人去袁家提亲,提前跟你们说一声,到时别太惊讶。”

正在纺线的黄淑娟猛然抬起头,郑氏看了眼女儿。

“县城私塾袁夫子家的女儿?”

“嗯,袁玉竹在禹州城开胭脂铺,我和相公到禹州正巧遇到她,她心仪相公,相公也喜欢她。”

本就焦虑的李氏,更焦虑了。

为大大咧咧的女儿发愁。

......

“喜娘乐娘,自今日起,你们姐姐每顿饭食都得有新鲜的蔬菜和鸡蛋,你们不能吃皮蛋咸蛋熏肉和腊肉,一切都以新鲜为主......”周诚跟姐妹俩交代。

姐夫能如此着急姐姐,姐妹俩都为姐姐感到高兴,认认真真地将周诚说的话记下来。

表示一定会好好照顾姐姐。

吃午食,凌媛娘胃口很好,除了不能闻鱼腥味外,羊乳鸡蛋都能吃得下。

周诚见状放心了,能吃就好。

再将叶酸和微量元素补上。

跟凌媛娘说了会让贴己话,叮嘱她注意保暖好好休息,周诚驾着马车去村里。

本打算里正族长和关系好的村民都送点海货,妞妞迷上淡菜粥和凉拌海带丝,既然女儿喜欢那就不送了。

盐太少也没必要送,每家顶多够送半斤也没什么意思,干脆就送点海鱼。

去年大营子沟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因为征兵很多人家都欠了债,养了猪也舍不得杀,想再喂几个月赶到县城卖了还债。

其中就包括周童生和族长家。

辛辛苦苦半年,本以为能过一个肥年,没想到一个征兵就将所有人的愿望打破。

虽说地里收成好,加上从山里找来的食物能填饱肚子,仍然是吃的清淡没油水。

救急不救穷,周诚只是按礼节给每家送了一小罐油,两条海鱼。

周全已经六岁,吃的好身体也好了,养的虎头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