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雷山区的山地丛林中。
有了完善情报数据链支持的先锋小队各武卒班组,简直是如虎添翼。
初步组网完毕的空地一体化信息收集网络,已经将整个阿克雷山区,东南方向的浣熊市部分接壤的区域,还有就是美利坚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空域纳入实时监控中,所有的信息最终都会通过中继塔与平流层中的无人飞艇组成的数据链网络,传回到前哨站的主脑中。
主脑根据汇总的信息,建立了一个阿克雷山与浣熊市为中心的高精度三维电子沙盘,并根据传回的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好在随先锋小队一起过来的碳基超算还有中继站十分给力,要不然的话,就只能使用各自律单元的集群宏运算云实现,但这样操作的话,对各单元的反应速率的延时性会大幅度增加。
嗯,大概会有四个毫秒的延迟。
(认真脸·JpG)
感染体的实时位置已经被主脑贴心地标注在沙盘上,根据武卒班组的实时位置进行任务划分,同时还按照路线的远近贴心地规划好最优路线图,各武卒班组只需要按路线图前进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各自的目标,目标的价值都已经被主脑归类划分好,武卒要做的就是接近目标,找到有效射界,给每个目标来上三两发子弹,再抵近确认目标是否死亡或失去行动能力。
先锋小队下辖的武卒系列自律单兵作战单元,作为除侦查小组外最先进入异时空的单位,要考虑到补给和装备适应性问题,因此配备的主武器使用的是最成熟可靠的高斯线圈与无壳化一体推进剂的双模式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模块做到快速切换。
制式的6.8mm弹药在去除了体积占比大的弹壳后,弹药携带量有了质的提升。
无论是使用一体式设计的固体推进剂的6.8?40mm无壳化子弹,还是使用高斯线圈提供推进动力的6.8?35mm的子弹,以武卒的负重能力,单个班组的弹药携带量,都能够在当年的摩加迪沙浪一浪了。
配上武卒的不知疲惫,不惧疼痛,还防弹的复合躯体,在摩加迪沙杀个对穿都小意思。
如果目标射击效果不理想的话,依据现场实际确定后续进行‘补刀’是更换口径更大的武器或是冷兵器。
好在武卒的各易磨损部位都使用了程凡在上个世界考古的时候发现一种耐磨损性能非常出色,且量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合金,这种合金被程凡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相关领域中,再加上纳米镀膜技术,这山地丛林高强度移动对于武卒来说都是小意思。
最初发现这种合金是在阿卡迪亚生存基地时期,从‘巧手先生’系列家政机器人身上发现的,被广泛地用在诸如关节、齿轮之类易磨损部件上,这也是那些在废墟上持续活动了半个多世纪的失控家政机器人,依然灵活如初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目前阿克雷山区的这些感染体和实验体,能抗住武卒三枪的都寥寥无几,少数的几次动用云爆弹也只是遭遇数量较多的中小型感染体时,作为范围清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