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学求策(1 / 2)

秘隐录 剑非心 1693 字 3个月前

金陵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有龙虎之气,此帝王之宅也。自东吴大帝孙权营造太初宫至今,此处一直为历代帝王居住之所。

整个齐国宫苑共占地千亩,恢弘之极。太初宫为正殿,被东南西北四苑所环绕。东苑为齐国皇家禁卫军所居之地,最多可容纳数千人于此练兵;而西苑为皇家花园,此处是按江南吴郡风景所建,一派烟柳画桥之风;南苑为崇德苑,是为齐皇私人办公居住之地,北苑则为后宫居住之所。

南苑书房内,一个年纪约莫二八,身长七尺,面沉如水,头带金冠,身穿金色蟒袍的青年伏在御案前,他手握修长的狼毫笔,铁画银钩落笔于雪白的宣纸之上。

此人正是当今齐国第一人萧时雨,被先皇给予厚望,最年轻有为的齐皇。

“北复山河,一统江山。陛下的这幅字苍劲有力,豪迈洒脱,却又不乏一丝柔情,当真是上乘之作。”一个手拿白色拂尘,满头银丝的六旬老人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

“字写的再好,可一天不能达成先皇的遗愿,让朕终日不敢懈怠。如今两国使节来京在即,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高贤,张袁两位大人到了没。”萧时雨搁下了手中的狼毫,满脸惆怅。

“两位大人早就在外等候,刚见陛下挥毫疾书,实在不忍心打扰。”高贤小心翼翼的回话道。

“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大事为重。来人,收了笔墨纸砚,宣二位大人。”萧时雨整了整自己的衣领,端坐于龙椅之上。

高贤朝着两个小太监招了招手,同时高声喊道“陛下有旨,宣张袁二位大人觐见。”

“臣袁奎叩见陛下。”

“老臣张佩之叩见陛下。”

“两位卿家免礼平身,看座。”

“谢陛下赐座。”二人分别落座于御案下首的左右两边;坐于左首边的上柱国袁奎,身长八尺,双目如电,一脸山羊胡修剪的整整齐齐,左眼处虽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却毫无违和之感,反而尽显名将风范。

坐于右首边的则是大司农张佩之,虽已过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这是荆州牧蔡庸给朕写的书信,两位卿家先看看。”高贤接过了书信交给了二人传阅。

“哼,燕魏两国真是狼子野心,居然以安置边民为由,要租借邓城和樊城,这两地均为南下的咽喉之地,若被燕魏控制,好似在我大齐头上悬了一把利刃,此事万万不能答应。”袁奎看完书信后“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张佩之摇了摇手“袁大人话虽有理,可是这个荆州牧蔡庸本就是一个墙头草,表面向我大齐称臣,每年都向我国索取大量的钱粮,私低下却暗通燕魏,大搞制衡之术。如今受到了威胁,却又想利用我们,真是痴人说梦。”

“陛下,江陵乃是荆州后方钱粮之地,不如由我领兵袭之,只要占领此地后,襄樊唾手可得。”袁奎向萧时雨作了一辑主动请缨。

“万万不可轻动刀兵,如今燕魏两国亦屯兵于各自的边境虎视眈眈,如我国贸然出兵江陵,燕魏两国亦会出兵襄樊,到时候战况便会一发不可收拾。且江南水乡之地,无论粮草的筹措和运送都不及燕魏两国便利,还请陛下三思。”张佩之急忙制止。

“张大人,那以你之见,该当如何?”袁奎冷冷道。

“以老臣愚见,不如我们出重金买下邓城和樊城两地,如此既不动刀兵,亦可使燕魏两国便会知难而退,何乐而不为呢?”张佩之侃侃而谈。

“张大人还真是天真啊,在战场上都得不到的东西,仅仅花点金银就想得到?国家大事岂能用商人的办法去解决,真是笑话。陛下,臣决不赞成此法。”袁奎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位司农大人的软弱之策。

张佩之正待反唇相讥,萧时雨适时的打断道“两位卿家所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容朕三思。两位暂且退下,十日后,两国使节会到达金陵,请两位大人辰时至西苑御花园议事。”

待二人走后,萧时雨一脸的倦容,低头不语,呆呆的靠着椅背看着御案前的书信思索着什么。

“陛下,午时将至,是否要传膳?”高贤见萧时雨沉吟不语,知道他心情烦乱,故而适时的岔开了话题。

“高贤,依你看,二位大人所献之策如何?”萧时雨突然开口问道。

“老奴的职责只是伺候陛下的饮食起居,对于国家大事实在不太明白,实是不敢妄加评说。不过,老奴瞧陛下犹豫不决,何不召见梁太傅以求解惑?”高贤作揖道。

“对啊,朕真的是糊涂了,怎么把恩师给忘了?不过梁太傅早已不问朝中事了,朕实在不便在进行召见,只能遣一人前去问策。”提起梁太傅,萧时雨满脸的愁容顿时消散。

“不如就由老奴走此一趟,为陛下解忧,定要求得太傅献策。”高贤自告奋勇道。

萧时雨笑着摇了摇头“朕对这位师傅的脾气和秉性太了解了,若你前去,可能连其面都见不到。”

“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就这样算了?”高贤不甘心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