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合肥绝对不能有失,那三万精兵就肯定不够。
但是眼下正和刘禅对峙相持,如果调走太多兵马,正面恐怕打不过刘禅。
虽然才出兵几个月,双方正式交战才一个月,但是曹丕早没了刚来南阳时的锐气。
那个时候,曹丕想想八十万兵马,兵分四路,两路取荆州,两路取汉中,对付刘禅,犹如泰山压顶,还不是手到擒来。
那时候的曹丕,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觉得父亲完不成的伟业,必将在他手里完成,父亲娶不到的当世第一美女,也将成为他的妃子。
可惜才相持一个月,就一切都变了。
他自己五十万大军,面对刘禅二十万军队毫无优势可言,仅仅是第一天许褚和赵云打了个平手,两军战了个不分胜负。从第二天就被刘禅杀得胆战心惊,皇帝的大纛都被刘禅砍了,还被擒获了五万人,虽然刘禅砍大纛时的霸气他没亲眼见到,但也可以想见。
之后就是被刘禅不断派兵挑战,而他五十万大军,竟然不敢迎战。原因无他,士气太低,需要时间恢复。
直到现在,士气才堪堪恢复过来。
结果,另外三路战报来了。
曹真和轲比能拼了命也打不进汉中,被诸葛亮几万大军,堵在西平关和阳平关以外,不得寸进。(轲比能:曹真拼命是真的,你猜我收钱办事的有没有拼命?)
另一路的孙权,竟然直接反水了,不仅没有去攻打江夏,反而大起十五万大军,攻打合肥,甚至看架势,还有攻打寿春全据淮南的打算。
曹丕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次四路大军攻打刘禅,已经算是全线破产了。
他本以为,自己思虑深远,心机深沉,论起权谋狡诈,比父亲更加更胜一筹,打仗肯定也比父亲更厉害,父亲七十万大军输给刘禅,他绝不会重蹈覆辙,一定会干净利落的战胜刘禅。
没想到,打仗可不是比权谋比心机,他纵然心机权谋更甚父亲,打仗却还不如父亲。
这个时候曹丕才知道,曹操能打下这么大的基业,不是靠他的小聪明,不是靠他的权谋诈术,更不是靠他的深沉,而是靠他的用兵如神,雄才大略,只是曹操正好有权谋诈术而已,事实上,这玩意不但对曹操没有帮助,还严重拖了后腿,又没得到整个天下,搞什么权谋之术。
当然,曹丕点错了技能点,也不可能后悔,他要没点这些技能,还未必能抢到大位呢。
现在知道自己不如父亲也不迟,打不过刘禅不要紧,去淮南欺负江东还来得及。
曹丕问道,
“朕欲御驾亲征淮南,奈何此刻与刘禅相持,难以抽身,卿等有何良策?”
这话说的,摆明了就是想求和,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提出来,想让大臣们主动提出来。
曹操麾下的谋士,历史上有个非常中肯的评价: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说白了,就是程昱,郭嘉,董昭这几个人,虽然人品道德有问题,比起荀攸差的远,但是才干却是和荀攸一个档次的。
这里面为什么不含司马懿?是因为在时人眼中,司马懿和司马朗,是荀彧和荀攸一样的君子,而且这句话是陈寿说的,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敢说司马懿道德有问题。
如今这道德有瑕疵的几个哥们,还有董昭,蒋济,刘晔在世。
刘晔是绝不敢谈与刘禅议和的问题的,他之前不过劝了一句曹丕不要出兵,休养生息几年,天下自然能够安定,就被曹丕一顿臭骂。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曹丕不信任自己这个前朝宗亲,这个时候,他去谈与刘禅议和,那是自己找麻烦。
司马懿当然也不好谈与刘禅议和,因为四路大军出兵是他提出来的,现在无功而返,他又建议议和,自然是不适合的。
于是这个任务又落到了蒋济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