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纪简述
马克思生活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即19世纪的欧洲。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1. 工业革命:这一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引发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2. 法国大革命(1789年):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它结束了法国的君主专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波拿巴的崛起,他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变革,同时他的《拿破仑法典》对后来的法律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浪漫主义运动:作为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反应,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自然和个人主义,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和音乐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5.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工人阶级的兴起,争取工人权益的运动逐渐增多,同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开始传播。
6. 殖民扩张:19世纪也是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时期,它们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这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也引发了复杂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7.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学等,这些发现对人类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8. 着名人物:
卡尔·马克思: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马克思合作密切,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军事和政治领袖,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他的《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查尔斯·达尔文:自然学家,提出了物种进化论。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自由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变革和冲突,新旧思想的碰撞,以及对传统权威的挑战。马克思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的理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二.介绍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历史、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关于马克思的一些基本信息:
1. 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马克思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特里尔,这是一个讲德语的犹太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原本是犹太人,后来为了职业便利改信了新教。
2. 教育:
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3. 早期思想发展:
马克思最初是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后来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历史唯物主义。
4. 与恩格斯的合作:
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友谊和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他们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5. 政治活动:
马克思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员,并为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和活动做出了贡献。
6. 主要着作:
马克思的着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等。
7. 理论贡献:
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
8. 晚年生活:
马克思晚年生活在伦敦,由于健康和经济问题,生活相对贫困。
9. 逝世: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葬于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公墓。
10. 遗产:
马克思的思想和着作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被世界各地的许多政治运动和政府采纳。
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反映了19世纪欧洲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他的思想至今仍在学术界和政治实践中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政治、经济、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马克思的着名着作介绍:
1. 《共产党宣言》(1848年):这是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着作,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开创性文献,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资本论》(1867年、1885年、1894年):这是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着作,分为三卷出版。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批判性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
3.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这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论文,其中包含了他的着名论断:“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批判了德国当时的哲学思想,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5. 《法兰西内战》(1871年):在这部着作中,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的经验,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6. 《哥达纲领批判》:这是马克思对德国社会主义者纲领的批判,阐述了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
7.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这部历史学着作中,马克思分析了法国政治的变迁,特别是拿破仑三世的崛起。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未完成手稿,包含了他对劳动异化理论的探讨。
9. 《剩余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现象的深入研究,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着作的集合,包括了他们的文章、书信和理论着作。
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是马克思早期的哲学着作,批判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观。
12. 《哲学的贫困》: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批判了法国社会主义者普鲁东的思想。
13. 《工资、价格和利润》:这是马克思在1865年的一系列讲演,后来被整理成书,讨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工资、价格和利润问题。
14. 《福格特先生》:这是马克思针对瑞士生物学家卡尔·福格特的攻击性小册子的回应。
15.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这是马克思为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成立宣言。
1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笔记和思想撰写的着作,探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展。
1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的这部着作是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阐述和总结。
18. 《反杜林论》:恩格斯在这部作品中批判了杜林的哲学、政治和经济学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19. 《自然辩证法》:这是恩格斯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参与撰写,但其中包含了他对自然科学的许多观点。
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部分着作和文章的选集,广泛用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21.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这些通信记录了两位思想家的个人生活和理论思考,是研究他们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
2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反映了他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3.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这是马克思对普鲁士政府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
2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马克思的一篇简短但影响深远的论文,提出了他的实践观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5. 《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一部作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
26. 《罢工和工人同盟》:这是马克思关于工人运动和工会的一篇论文。
27. 《工人联合会》:这是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组织和斗争的论文。
28.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包含了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分析。
29.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这是马克思对工业化和机器生产对工人阶级影响的研究。
30.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其中阐述了他的唯物史观。
31.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这两卷是《资本论》的后续部分,分别由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编辑出版。
32. 《雇佣劳动与资本》:这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的演讲,后来被整理成文,讨论了雇佣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33.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是恩格斯的着作,但马克思也参与了部分工作,描述了19世纪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
34.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中国的文章和论述的汇编。
35.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学笔记》:这是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研究笔记,涉及了古代至近代的广泛历史事件。
马克思的着作被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该全集包含了他们一生的着作、文章、草稿、书信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资料。
这些着作和论文,以及马克思的大量书信和笔记,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资源。马克思的思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且至今仍然是许多学术和政治讨论的主题。
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在当时就存在一些争议和所谓的“错误”。以下是一些当时对马克思观点的争议:
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在其着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特别是通过《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然而,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被一些资本家和经济学家视为威胁,他们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对他们利益的挑战。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这一理论在当时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认为它忽视了其他社会因素,如文化和宗教的作用。
3. 对未来社会的预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其他着作中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但这些预测在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认为它们不切实际。
4. 经济决定论的批评:马克思的理论有时被批评为经济决定论,即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社会现象。批评者认为这忽视了个人选择和政治决策的重要性。
5. 马克思的“正义”观念:马克思对“正义”的看法也是争议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正义观念与生产方式紧密相关,而其他人则认为马克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正义理论。
6. 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马克思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和之后的历史中被误解或曲解,例如,他的理论被用来支持一些他本人并不赞同的政策和实践。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境,包括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理论的实用化和教条化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的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在不断变化。马克思本人也曾表示,他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调整的指南。
三.介绍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与卡尔·马克思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下是关于恩格斯的一些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的工业城市巴门(现在的伍珀塔尔市)。他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后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他的父亲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则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
与马克思的合作
恩格斯在1844年与马克思相遇并开始了终身的合作。他们共同撰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着作,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阐述。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争取自身的解放。
工人运动
恩格斯不仅在理论上有所贡献,而且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他与马克思一起创建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参与了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工作,将其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斯在同盟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理论贡献
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均有重要贡献。他的《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还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作品,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化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影响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整理并出版了马克思的遗着,包括《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他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在1889年参与成立了第二国际。恩格斯晚年还关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地的发展,并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运动活动家保持联系。
人物评价
恩格斯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贡献,而且在实践上也积极参与工人运动。恩格斯的思想和行动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逝世后,他的理论和精神遗产继续激励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他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学说,至今仍是许多国家和政党的理论基础。
除了与马克思合着的作品外,恩格斯独立撰写的着作也相当丰富,以下是一些他的独立着作:
1. 《乌培河谷来信》:恩格斯青少年时期的作品,揭露了家乡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恩格斯在这部早期着作中开始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
3. 《谢林论黑格尔》:恩格斯对当时哲学界重要人物谢林的批判。
4. 《谢林和启示》:恩格斯对谢林的进一步批判。
5. 《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恩格斯继续对谢林的批判。
6.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恩格斯总结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经验。
7. 《论住宅问题》:恩格斯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住房问题。
8. 《论权威》:恩格斯在这部着作中讨论了权威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9. 《共产主义原理》:恩格斯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10.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探讨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1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提纲》:恩格斯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撰写的提纲。
12. 《论原始基督教史》:恩格斯研究了基督教的早期历史。
这些着作体现了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刻见解和理论贡献。
恩格斯的思想和活动在当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争议点:
1. 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的改良主义观点,揭露了其反无产阶级、反共产主义的实质,并强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这种批判在当时工人运动中引起了争议,因为蒲鲁东主义在工人中有相当的影响 。
2. 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恩格斯反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其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恩格斯认为,只有废除资本,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国家。这种观点与巴枯宁主义者的主张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
3. 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恩格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片面化的理解,强调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但同时也指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并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引起了争议 。
4. 对杜林主义的批判: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哲学体系和庸俗经济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清除了杜林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这种批判有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但也遭遇了杜林支持者的反对。
5. 对“青年派”机会主义的批判:恩格斯批判了“青年派”机会主义,揭露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歪曲。这种批判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引起了争议。
6. 对“讲坛社会主义”的批判:恩格斯批判了“讲坛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以社会主义为幌子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恩格斯的这一批判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争议。
7. 对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的看法: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提出了对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的看法,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应利用选举权进行合法斗争。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被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修正 。
8.女性解放的观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女性解放的观点,认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财产关系,女性解放才会实现。这一观点得到了后世学者的批判和补充,有观点认为恩格斯忽视了女性在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状况。
这些争议和批评反映了恩格斯的思想在当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显示了他的理论在不同社会力量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尽管存在争议,恩格斯的贡献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推进是不可忽视的。
三.介绍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是18世纪着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尤其是以其着作《国富论》闻名于世。以下是对亚当·斯密的简要介绍:
人物简介
姓名:亚当·斯密
出生日期:1723年6月5日
逝世日期:1790年7月17日
国籍:苏格兰
主要领域:经济学、哲学
教育背景: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1. 经济学理论:斯密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
3. 劳动分工的提出:在《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认为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4. “看不见的手”: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隐喻,描述了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时无意中促进了社会利益的现象。
主要着作
1. 《道德情操论》(1759年):这是斯密的第一部着作,主要探讨了人类情感和道德判断的基础,强调同情心在形成道德和社会联系中的作用。
2. 《国富论》(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斯密最着名的着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包括劳动分工、自由市场和“看不见的手”等概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着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和之后的历史中也引发了争议。以下是针对亚当·斯密的一些争议及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