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一句话,越土越好。土到那种人家一看,就是用来干农活的。
所以,这把三股钢叉上没有血槽,没有倒钩,除了叉尖很锋锐,每股叉都是圆圆的,叉身并没有开刃。
白桦木其实不是做枪杆,哦,不,叉把的好木料,尽管在古代,桦木曾经做过长矛的木柄,因为它还算坚硬和稳定。
但是有更好的材料,比如白蜡木、核桃木、赤橡木和柘木。
而且古代的枪杆,并非纯粹用木料,而是独特的积竹木柲(ì)。
也就是中间是一根质地坚硬的木棍,外围包裹一层或两层长条竹片,竹片的外面紧紧缠绕着优质藤条,然后用结实的丝线细密地束缚藤条。最后还要涂漆,用生漆一层又一层地均匀涂抹,使这些材料紧密结合成一体,光滑美观。
这样做出来的枪杆,比用纯铁或木做出来的要好得多,木芯在枪杆内保持了枪杆的硬度,而竹片在表面又能增加柔韧性,即便猛力刺向敌人的盔甲也不易折断。
纯铁的话,欠缺弹性,而且太重,非常耗体力。
比积竹木柲更加高端的工艺,则是马槊的枪杆。
一根马槊杆,制作异常复杂,而且耗时日久,往往需要五年才能制成,在古代非是世家大族无法拥有。
隋唐时期的单雄信就有一杆巨大的马槊,叫“寒骨白”,据说光枪头就重达70斤,曾经差点一槊戳死李世民,幸亏徐茂功及时喝止,太宗才侥幸躲过一劫。
这不是《隋唐演义》,而是《旧唐书·列传第三》里记载的。
虽然桦木做的“叉把”算不上好,但作为一柄“农具”,李响觉得还行。当然,如果有机会弄到更好的木料,他不介意换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