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古韵新声:《朱彦奇事》(2 / 2)

《并州奇事》

建元三年的秋天,并州大地,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并州祭酒桓囘正策马于官道之上,前往一处学术研讨之所。他身着长袍,气质儒雅,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

官道两旁,金黄的稻田在秋风中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桓囘一边欣赏着这秋日美景,一边思索着即将进行的学术交流。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位老父,正缓缓走来。

老父身着朴素的衣衫,头发花白,面容和蔼。他的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期盼与急切。桓囘勒住马缰,好奇地看着这位老父。老父走到桓囘面前,微微拱手行礼。

“敢问阁下可是并州祭酒桓囘?”老父的声音略带沙哑,但却充满了恭敬。

桓囘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正是在下,不知老丈有何指教?”

老父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说道:“老夫听闻桓大人博学多才,交游广阔,特来询问一人。”

桓囘心中好奇,问道:“老丈请问,不知您要询问何人?”

老父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缓缓说道:“乐工成凭,不知大人可曾听说过此人?老夫与成凭有旧谊,多年未见,甚是挂念,希望能通过大人了解他的消息。”

桓囘略一思索,脑海中浮现出乐工成凭的身影。成凭乃是并州一位颇有名气的乐工,技艺精湛,为人正直。桓囘曾在一些场合见过成凭,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老丈,在下确实认识乐工成凭。不知您与成凭是如何相识的?”桓囘问道。

老父的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说道:“多年前,老夫与成凭在吴郡相识。那时,成凭还是一位年轻的乐工,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我们一起探讨音乐,交流人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老夫离开了吴郡,与成凭失去了联系。如今,老夫听闻成凭在并州,特来寻找。”

桓囘被老父的故事所感动,说道:“老丈放心,待我回到并州,一定将您的消息转告成凭。”

老父感激地看着桓囘,再次拱手行礼道:“多谢大人。老夫乃吴郡的麻子轩,若成凭问起,大人可告知他。”

说完,老父转身准备离去。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道奇异的光芒闪过,老父竟然突然消失了。桓囘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揉了揉眼睛,四处寻找老父的身影,但却一无所获。

桓囘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他不知道这位老父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突然消失。但他牢记自己的承诺,决定回到并州后一定要将这件事告诉成凭。

几天后,桓囘回到了并州。他立刻前往成凭的住处,将在路上遇到老父的事情告诉了成凭。

成凭听了桓囘的讲述,脸上露出惊讶和感慨的神色。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这位麻子轩,确实是我的旧友。我们相识于吴郡,那时我们都年轻气盛,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后来,麻子轩离开了吴郡,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没想到,他竟然还记着我。”

桓囘问道:“成凭兄,这位麻子轩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突然消失?”

成凭叹了口气,说道:“麻子轩是吴郡一位奇人。他精通音乐,擅长医术,为人善良,乐于助人。他的突然消失,或许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吧。不过,我听说他已经去世近五十年了。”

桓囘心中更加震惊,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遇到了一位已经去世近五十年的人。他问道:“成凭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出现了幻觉?”

成凭摇了摇头,说道:“桓大人,你并没有出现幻觉。麻子轩确实出现了,只是他的出现方式有些奇特。或许,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再次想起这位旧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位身着官服的男子走了进来,他正是中郎荀彦舒。荀彦舒听闻了桓囘和成凭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他决定为麻子轩撰写一篇祭文,以表达对这位奇人的敬意。

荀彦舒坐在桌前,沉思片刻,然后挥笔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文中,他回顾了麻子轩的一生,赞扬了他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写完祭文后,荀彦舒将其交给成凭,说道:“成凭兄,你与麻子轩有旧谊,这篇祭文就由你在路口设宴祭祀吧。”

成凭接过祭文,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感激地看着荀彦舒,说道:“多谢荀大人。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好好祭祀麻子轩。”

几天后,成凭在路口摆下了一桌丰盛的祭品。他身着素服,神情肃穆。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都被成凭的举动所感动。

成凭站在祭品前,缓缓念起了荀彦舒撰写的祭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感情。祭文念完后,成凭对着天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将祭品一一摆放在地上。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芒。光芒中,似乎有一个人影在闪烁。成凭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仔细看去,发现那个人影竟然是麻子轩。

麻子轩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着成凭,微微点头。然后,光芒渐渐消失,麻子轩也消失了。

成凭和周围的百姓都被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他们纷纷跪地,对着天空祈祷。从那以后,麻子轩的故事在并州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