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努尔哈赤的安排(1 / 2)

【此时的南直隶清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杭州,并开始抽调兵力攻打苏淞和徽州等地。然而,无论是隆武帝还是鲁监国这两个政权,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各地的义军提供援助。不仅如此,他们在对抗清军的问题上也明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策略。

鲁王的军队在监国初期就陷入了内部争斗之中。当时,浙北地区的主要兵力被分配给了勋将方国安和王之仁。但是,由于与朱大典存在矛盾,方国安在拥立鲁王朱以海之后,立刻起兵围攻金华。这场围攻一直持续到闰六月二十五日才得以解除。与此同时,一些文臣如郑遵谦、孙嘉绩、熊汝霖等则私自招募市民在沥海一带驻守。不久之后,这些浙兵与张国维率领的水军汇合,并在与杭州府接壤的西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事实上,早在鲁监国政权成立之前,方国安就在浙东一带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抢掠行为。他曾经为了报私仇而围攻金华,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而在政权建立之后,各个镇守将领更是以征税为名,对百姓进行肆意掠夺。这样的行径使得浙地的民心变得惶恐不安。

隆武元年,一些眼光敏锐的人已经意识到,南直隶地区的义军难以抵挡清军南下的脚步。他们纷纷呼吁隆武帝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与鲁监国的军队会合,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清军。

其中一个典型人物就是从浙江来到福建的金堡。他向隆武帝指出,当他抵达金华的时候,徽州已经沦陷了。如果清军沿着徽州和淳安顺势而下,那么方国安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而鲁监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强烈建议隆武帝尽快出仙霞关,并且明确指出,徽州、浙西以及上江这三个地方是他们出关进兵之后首先要收复的地区。

这三个地区位于鲁监国所管辖的地域的西面和北面,金堡的这个建议对提升隆武帝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与当时大多数浙江中部的人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既对张国维等人拒绝接纳隆武帝的行为感到愤慨,又期盼着隆武帝能够进入浙江,与他们一同抗击清军,确保他们进入浙江的西部通道安全无虞。

然而,朱聿键被郑氏家族所牵制,一直无法率领军队离开福建参与战斗,只能在福建境内徘徊。这导致了隆武政权需要独立面对江西战场上的全部压力,而鲁监国政权则直接暴露在从徽州而来的清军面前。

虽然当隆武皇帝得知鲁王监国后,便在隆武元年九月派遣刘中藻前往浙江地区向当地的君臣传达旨意,要求鲁王撤销监国的称号,降为臣子,并将其封为皇太侄。鲁王的大臣们也大多倾向于与福建通好,一些士人认识到没有称帝的鲁王只是福建抵御清军的北方屏障,如果没有福建的支持,很难抵挡住清军的入侵。然而,张国维、熊汝霖和张国俊等大臣坚决不同意,这件事进一步加剧了隆武帝与鲁监国之间的矛盾。

隆武咄咄逼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使得鲁王不得不采取坚决抗拒的态度,甚至出现了“相见陈兵”这样剑拔弩张的局面。隆武曾经趁鲁监国政权动荡不安之际,在刘中藻出使浙东的同时,迅速派遣闽官前往浙江担任巡抚一职,并在温、处二州设立闽官据点,派遣御史郭贞一往温台,王景亮往金衢,“各催饷来解”,试图从这些地方夺取三十余万军饷。

然而,温、处二州却是鲁监国主要依靠力量——方国安军队的重要饷源所在地。隆武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鲁监国政权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各支军队的饷银无法如数获得。面对这种情况,鲁王也不得不采取行动,贿赂闽地官员。例如,左都督杨鼎卿曾拒绝接受鲁藩令印,此外,对于刘中藻的无理劝谕以及陆清源诱结江上诸将的行为,鲁王则模仿隆武的侵袭策略,派遣林必达、裘兆锦作为使者前往福建,暗中用公爵的高位诱惑郑芝龙。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泄露而失败,导致鲁王受到了隆武的严厉打击。

隆武二年,听说清军有横渡钱塘江的打算,隆武皇帝不得不派出很多文人志士前往浙南郡县协助防守,还派了科臣去监督江上的各路军队。衢州对福建来说可是进入福建最后的门户啊,也是支持江西战场和浙江战场的关键通道呢!

弘光元年的时候,中府左都督张鹏翼、他弟弟张继荣以及右都督徐洪珍从南京往南到钱塘江驻守。因为他们纪律严明,得到了鲁监国的器重,被封为永丰伯,准许他们镇守衢州。

衢州往南就是仙霞岭,那里地势险峻,往北曲折狭窄,往南陡峭险峻,可以说是“由浙入闽的第一道险要之处”。这样的地形使得福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状况:地势迂回交错,有险要的地方可以依靠;而且山脉相连,靠近大海,物产丰富,足够满足国家军事需要,不需要从外面获取物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自清军攻占徽州后,衢州逐渐成为了隆武政权防备仙霞关的最后一道防线。到了三月的时候,隆武皇帝命令督抚黄鸣骏以“巩固福建门户”作为理由,偕同郑鸿逵代替他屯扎在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