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皇太极的帽子(1 / 2)

【崇祯皇帝之所以一直无法确定洪承畴究竟是为国捐躯还是背叛明朝投降了清朝,其根本原因在于洪承畴投降之后,清太宗将他编入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之中,并在表面上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和优待,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戒备和提防。洪承畴被限制在家里,不能随意外出。在剩下不到一年的皇太极统治时期,除了偶尔向他咨询一些问题之外,皇太极始终没有给他授予任何实质性的官职。

皇太极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其实是吸取了之前的一个惨痛教训,这个教训正是来自于祖大寿。时间追溯到十年前,也就是崇祯四年(1631 年)的二月,当时祖大寿率领四千名士兵前往距离锦州不远处的大凌河,目的是修筑城池。

皇太极听闻祖大寿正在修筑大凌河城这一消息之后,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并且成功地将明朝总兵祖大寿及其副将以下的上万人围困在了大凌河城之中。这场战斗持续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祖大寿多次尝试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他心生一计,假装投降,并派遣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作为人质前往皇太极处。

皇太极果然中计,他对于祖大寿的投降深信不疑,甚至同意让祖大寿返回锦州。因为祖大寿曾向皇太极保证,只要能回到锦州,他就会将这座位于辽西地区的重要军事城镇拱手交给皇太极。然而,皇太极并没有察觉到其中有诈,竟然天真地放走了祖大寿以及其他27名将领,包括施大勇、祖泽远、祖克勇等人。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便完全违背了与皇太极的约定,他不但没有将锦州交给皇太极,反而向崇祯皇帝如实禀报称自己是通过将祖泽润作为人质的手段,才得以\"用计骗敌,成功突围\",同时请求辞去官职以谢罪。崇祯皇帝对祖大寿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成功脱困\",因此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

尽管崇祯十五年时,皇太极俘虏了洪承畴后,仅仅不过十天祖大寿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选择投降。但这一事件给皇太极带来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因此,尽管他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去招安这位原本一心求死的洪承畴,但始终不敢将重要任务交托给他。相反,皇太极只是对他予以优待和供养,宛如燕昭王以千金购得千里马之骨那样,以此来展示自己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望。】

“还真是打脸来得太快啊?刚才皇上还夸奖他的好儿子皇太极呢,这下子就被骗了。”阿敏心中暗暗想道,脸上却不敢表现出一丝不满来,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出口。因为他虽然名列四大贝勒之一,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天命皇帝的侄子罢了,并没有皇位的继承权。所以,对于这位皇帝叔叔,他只能保持绝对的敬畏和顺从。

然而,努尔哈赤似乎并未对皇太极被骗这件事情感到太过生气或责备。或许在他看来,一个祖大寿与锦州城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尽管这可能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冒险仍然是值得的。因此,努尔哈赤只是让皇太极再次阅读《三国演义》,并且至少要读五遍。不得不承认,满清虽然读书不多,但他们却将这本经典着作读得透彻,比起那些只会死读四书五经的东林党人来说,他们更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可惜了一个人才啊!”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惋惜地说道。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他的周围,有许多曾经效力于敌对势力的臣子,但最终都成为了大明朝的忠臣。因此,他对于忠诚与否并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他能够一统天下,那些原本不忠于他的人自然会变得忠心耿耿。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在权力面前,人们往往会改变立场。就像他当年在争夺天下时所面对的那些对手一样,如果他们能够取得胜利,那些原本忠诚于他们的人也会坚定不移地跟随他们。相反,如果他们一直处于劣势,那么即使是最忠诚的部下也有可能叛逃。

朱元璋认为,只有通过实力和成就才能真正赢得人心。如果他能够带领大明朝走向繁荣昌盛,那么无论是谁都会愿意效忠于他。

【顺治元年四月初九日,这一天对洪承畴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终于得到了再次出征的机会,与摄政王多尔衮一同率领十万大军向西进发。然而,当他们在十一日抵达辽河时,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大顺军已经攻占了北京,而当初那个信任又经常拖他后腿的崇祯皇帝也已经自缢身亡。这个消息让洪承畴原本就十分复杂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和矛盾。

面对如此巨变,洪承畴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他曾是大明的重臣 ,但此刻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清朝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鼓励多尔兖趁机占领北京。一方面,他可能仍然怀有对崇祯帝的忠诚之心,希望通过此举为故主报仇;另一方面,作为李自成的老对手,他非常了解李自成的实力和野心,如果给李自成足够的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大顺朝就有可能真正崛起。

而如果大顺军在北京站稳脚跟,那么他们将会成为清朝最大的威胁。而且,大顺军在进入北京后,必然会面临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能够趁此机会发起攻击,不仅可以削弱大顺军的力量,还可以争取民心,树立起清朝的统治地位。

总之,洪承畴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果断决策能力。他的观点引起了多尔兖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促成了清军的迅速行动。这次冒险的决策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为洪承畴本人赢得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多尔兖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当清兵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代替年幼的顺治帝执掌满清皇权的多尔衮,对洪承畴这个老情敌,现在的臣子非常看重。他给予了洪承畴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以洪承畴在明朝时期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进入内院协助处理军务,同时授予他秘书院大学士的职位,使得洪承畴成为清朝第一位汉人宰相。然而,尽管洪承畴如今已成为新朝的权贵,但他心中仍有一丝不忍之情。例如,当他面对南明的使者左懋第时,他脸上流露出一种不安的神情,甚至眼眶湿润,泪水欲滴。